第一零五章 铁路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咸丰对于新军的组建虽然很急,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而且现在财政困难,一支完全依靠进口武器装备起来的新式军队,绝对是一个烧钱的玩意。

所以咸丰并没有急于组建新军,何况他已经有了新编陆军,虽然这支部队算不算是新式部队,但是已经开始在练习队列操,以及一些新的战术。

186年似乎已经过去了,这年的年关临近的时候,曾纪泽从欧洲回来了,并且带回来了,咸丰要求的东西。

186年曾纪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看到了会上展出的是新的工业产品——缝纫机、蒸汽纺织机、火车和世界上第一台手动洗衣机等。

此届世博会选址确定在伦敦南肯辛顿的皇家园艺学会,与海德公园仅咫尺之遥。曾纪泽购买了展会上展出的火车头并且聘请到了铁路建设的工程师,以及部分铁路工人。

还买了来了“贝西默炼钢法”,一天下午,工程师贝西默在操作一座反射炉,因燃料供应不上造成生铁没能充分熔化,导致操作失败。他很扫兴,本想就此结束一天工作。但他想,与其坐等一炉生铁报废,倒不如把炉壁吹干净。于是,贝西默开动吹风机,向炉内吹入空气,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未充分熔化的生铁被空气一吹,变得明亮通红,后来凝固的生铁开始熔化,最后整炉的生铁都被熔化了。于是贝西默将熔化的铁水进行了浇铸。第二天,他想将铸件砸碎后重新进行熔炼,他用锤子仔细敲打后,发出了深沉的金属撞击声,这不就是钢铁厚重的声音吗?贝西默欣喜若狂。

曾纪泽怎么也想不到咸丰会对西方发生的这些事知道的如此清楚,而实际上,咸丰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吧了。

咸丰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北京到天津的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广大大臣的反对,但是咸丰一意孤行,没有理睬他们,有徐寿任总工程师,虽然他不懂修铁路,但是总要让一个稍微懂现代机器的中国人来做,而外国聘请的工程师,则担任副工程师,实际上,徐寿除了在第一天参加了奠基典礼以外,在也没有出现在铁路建设现场。

这条铁路由聘请的外国工程师和工人完成,同时曾纪泽担任后勤联络官,他负责整个工程的后勤工作。

整个铁路的铁轨,包括枕木,都是由国外随曾纪泽一起到来的。

同时在欧洲曾纪泽按照咸丰的要求,订购了多达两千公里铁路所用铁轨和枕木的一个巨大的合同,同时还有数百辆火车头和火车箱的订单,这个订单震惊了整个欧洲。他们不能相信中国这个落后的国家会在这个时候大力的修建铁路。

因为铁路在当时的欧洲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兴起而已,才正式投入使用不久的一个事业。

除了这些之外,咸丰还按照贝西默炼钢法,组织兴建了天津钢铁厂,这个厂的投资和规模,都十分庞大,设计第一期目标日产钢铁两百吨,一直到最终建成可以到达日产钢铁一千吨的一个大型钢铁厂。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第一期目标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46万余两。主要生产铁路用的钢轨和造炮用的炮钢。

咸丰为了开拓钱财来源,还在天津建立了天津纺织厂,引进蒸汽纺织机,组建起了一个巨大的纺织工厂,而这些的修建,其钱财来源于八旗粮饷。对于八旗粮饷,从186年开始只发一半,另外一半算作

国家借款,付给年%的利息。只发给大清债券。八旗每年的开销三四千万两左右,现在削减一半,还有近一千五百万两,只拿出一半来进行了近现代企业的投资。而在铁路、钢铁厂和纺织厂,这三项投资当中,以纺织厂见效最快,在186年初开始动工,到六月份,已经可以投入运行,并且所产布匹等行销全国。

而铁路建设也进步不少,先是京津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的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最终在186年底,开始产生效益,尤其是货物运输,由南方运来的一些货物,全部都通过海路运输,咸丰还废除了漕运衙门。

当然事情并不是这么容易,这里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具体的事,请看下面:

李鸿章在接到咸丰的密旨之后苦思冥想了几天几夜之后,下令开始征集漕粮,又过一些日子,他又开始组织船只,可是,他却不走运河,转而欲行海运,并扬言:“海运耗费倍少于漕运,现今粮价上涨,为国家节省钱粮,以免直隶缺粮计,实不得已而为之也。”

结果,江南大哗!

漕运,以总督索拉旺为中心,上可至京城王公贵族,当朝重臣;下又有十万运军旗丁、运河沿岸各个码头的水手、店铺乃至小贩,其牵联之广,只比盐课大,却绝不会比之更小。

所以,李鸿章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可是,海运的计划却不能停!因为,当时的情况却已经到了两难的境地,在地方上的人都很艰难,可朝臣们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可是,这种争吵没过多久,朝臣们就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这样的争吵其实一直是自己和自己打嘴仗。真正的相干者,李鸿章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实际的伤害。

而海运一旦开始,漕运必然损失巨大!

所以,朝臣们一夜之间挠掉成百上千根头发的不在少数!

但是这件事情确不慌不忙的实行起来,而这个时候漕运总督袁甲三,也是卫军第四师领兵大臣病死,使得漕运在无大力人物。

而袁甲三的第四师,也被安徽巡抚多隆阿收编,整个形势对咸丰来说一篇顺利。

而李鸿章也给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写信,请其代为上书指出:漕粮的运输费用过高,损耗也太大,运送一石漕粮,往往要花费几倍的代价,因而年年要支付大量经费。为此,朝廷就不得不向百姓转嫁漕赋,而如此一来,官员便往往以此为借口横征暴敛,定额一石,常实征三至四石,有时甚至高达七至八石。另外,维持漕运的损失过大:一是为修治运河通道要支付巨大的河工费,二是为维持运道水量不多不少,时常给沿运河一带造成严重的水旱灾害,三是为挽救运漕粮要修造数千只漕船,要支付运丁的巨额补助银两,四是各处各级官吏借漕粮的征收兑运而中饱私囊。以上种种开支最后都转移到百姓税户的身上。总之,如果仍维持目前的漕运制度就是极大浪费,害多利少。再不整治,早晚必成朝廷一大锢疾。

这份奏折以曾经说过的一句指责某些漕运官员“只顾治运,不顾治黄”的话开头,指出若想彻底治理好河务,必须“将河道运道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奏折上指出,运河时常堵塞是因为与黄河相联,泥沙淤积,以及黄河的河道变迁。而往常治河,大多是只注意漕船需要经过的地方,若是其它地方决口,就很少关注。如此以往,只会黄河河水持续泛滥或者再次改道,运河也最终难以保全。……所以,如果想彻底解决河务问题,就得暂时断绝漕运,先把一切整好再说!

把整个漕运和河务合并到一起诉说,更给了咸丰充分的废除漕运的理由。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海运逐渐增多。随着黄河泛滥的加剧,运河水系进一步被破坏,漕运逐渐减少。后来,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

大臣们在朝堂上为了某些事情争吵不休,可惹事的、能解决事情的两拨人却又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正在进行的事情也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臣们的争吵对此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与反作用。

……

“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间书房之内,问话的人把目光投向周围,可是,他看到的那几双眼睛里却都只是一片茫然。……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想着这个问题,可到目前为止好像依然没有人能弄懂咸丰的心思。

可是那边已经授权徐寿组建了一支船队,专门负责海上运输,而且随着各种厂房的建立,整个天津码头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而从欧洲陆续进口来的铁轨,枕木,顺着已经建成的京津铁路运到北京,同时在北京开始修建京浦铁路,北起北京总站,南至南京浦口的浦口火车站,正线全长为101.80公里,设站85个。整个铁路穿过山东,而到江苏,直到南京。从1864年春开始兴建,共用时间4年,到1868年兴建成,并全线通车。(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逆剑狂神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万古神帝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细胞监狱我的混沌城踏星
相关推荐:
万古玄尊九玄神尊从构造技能开始月亮有你一半圆喰种重生之金木归来穿越之清朝小女子我,病娇少女,开局在喰种吞噬!震惊!我家娘子是女帝木叶的恋爱大师Black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