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内阁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熙熙攘攘的科举终于结束,咸丰把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文煜,闽浙总督耆龄,湖广总督官文,四川总督骆秉章,两广总督劳崇光,云贵总督张亮基,陕甘总督林之望

户部满尚书瑞常、汉尚书沈兆霖;兵部满尚书爱仁、汉尚书万青藜;吏部满尚书全庆、汉尚书朱凤标;刑部满尚书绵森、汉尚书赵光;礼部满尚书倭什珲布、汉尚书祁寯藻;工部满尚书倭仁、汉尚书王庆云。

总理衙门大臣文祥,恭亲王奕,御前大臣肃顺等人全部被咸丰叫到了上海。

现在咸丰要改变管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体制,要把大清行动迟缓的衙门,变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而这个管理的开始,选择在了中央。

咸丰已经命人在上海徐家汇地方,建起了一个议事处,这个建筑采用的西式建筑,一座两层的小楼,一楼是一个空旷的大厅,满满的摆放着会议用的圆形桌。

二楼是休息用的房间,除了漕运总督外,一共有八个总督,十二个尚书,还有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和恭亲王奕。以及御前大臣肃顺。一共是二十三个人。

在这里将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咸丰主持会议的召开,总督围坐一桌,六个满尚书一桌,汉尚书一桌,文祥和恭亲王,肃顺一桌。

听了咸丰的话后,这些臣子都有些不敢相信,同时对于这样新的议事方式敢到新鲜。

“皇上,这可是改变祖宗之大制,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皇上,这会让天下大乱!”

“皇上……”

这些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而且互相争执,毫不相让。

“没有什么,这只不过是恢复旧制罢了,有什么不可!祖宗早有八王会议,朕只不过是把八万会议,改成了内阁而已,而且内阁早就存在,现在只不过是把他固定下来。”咸丰淡然的看着这些人。

“可是皇上州县不司裁判,则与民日疏;疆吏不管刑名,则政权不一!”有人出来说话。

“外官改制,窒碍万端,若果行之,天下立时太乱,鄙人断断不敢附和。倡议者必欲自召乱亡,不解是何居心!”

“嗯,朕是不会放你们会去了,就留在朕的身边,同时地方上现在先不改,但是朝廷确实要改的!”

咸丰最终力排众议,确立了由这二十三人组成的一个庞大内阁,内阁大于各部之上,成为大清的一个议事机构,虽然还不是真正上的内阁但是已经有了进步。

在康熙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三殿三阁的内阁制,但因为满足贵族掌权,内阁地位降低,后来成立军机处,整个内阁已经成为了一个传达文书的机构,现在咸丰把内阁的地位提高。同时废除了军机处等组织。

中央集权于一处,八个地方总督,虽然不在回地方,但是仍然以总督名义管理地方,由所辖地将相关事务汇报于中央,而处理,各总督处理不了的,或者无法做决定的,由内阁开会决定。

各部事务也是如此,最终不由各人决定,及内阁总理大臣,也无权来决定事务,他只负责会议的召开,和主持,并且监督记录等职责,最终事务的决定由内阁成员票拟决定,也就是投票。凡是站超过半数投票的就可以由内阁上交给咸丰,由咸丰决定,咸丰拥有最终的否定权。

这样一来,由于整个内阁成员全部由咸丰任命,内阁总理大臣也由皇帝任命,内阁对皇帝负责,这其实更类似于二元君主制,确切的说还是君主制。

投票只可以投赞成,反对,弃权!由内阁总理大臣唱票,一切都公决于众。

这样一来,虽然和以前没有什么一样,但是所有的事情都由内阁公开处理,避免了一些暗箱操作,而且内阁成员都只有一票的投票权。

这样一来,并没有剥夺本来这些大臣的全力,反而给他们增加了负担,而且各人从自己的不同角度出发,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咸丰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议事机构,只要投票决定了,站大多数,事情实行下去就方便的多,而且内阁成员由自己决定,这也方便自己组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内阁。

而且取消了一起的叫大起儿的做法,整个内阁固定每天时间议事,不用在由皇帝来确定每天的议事事宜,各处的奏折,战报,等等,都先集中到各部,各个大臣手里,在上报咸丰前先拿到内阁议论。

但是国家机密除外,凡是涉及到秘密的可以用密奏匣子直接成交给咸丰。

同时咸丰还增加了一个部,就是洋务部,把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机器局等全部收归于洋务部管理,但是洋务部虽然是第七个部门,不过他并没有内阁成员,而是只任命了徐寿为洋务部尚书,但是他不出人内阁。

整个改革算是比较成功,同时咸丰决定回北京,江南的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按照历史轨迹,事情一切都会一样。

而成立内阁后议论的第一件事,就是国家预算问题,这是这个封建王朝从来没有做过的,每年该花多少钱办什么事,都没有什么计划,所以,咸丰决定先建立一个预算制度,

凡是在该预算年没有预算的事情,一律不花钱,这样否定了一定的临时性花钱的事情,要把每年的事情都计算下来才行。

并且统一了全国的赋税收入,田赋、盐税等传统项目的正税,很多附加税,例如地方政府以筹措军费或筹措赔款为名加征田赋,在征收盐税的同时又加征了杂课、包课等,关税,厘金等全部都进行了改革,逐步的收归于中央。

各地的粮台等,全部都划归中央,把地方的财政权收归,这样一来原来的地方性的私人军队,断绝了收入来源,但是他们当中最大的曾国藩现在在中央,而且是内阁成员,整个决定通过的很快,内阁成员的投票决定了这件事的可行性,这是因为地方官员只有八个而中央的各部的官员却有十几个。

自然可以轻松投票决定,在舆论上已经占了上风,各地方军队也不敢说什么,当然随之而行的就是把这些军队正式国家化。

在财政管理体制上,清朝的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采取分别管理制,各自独有管理机构。皇室财政的管理机构设在内务府,国家财政的管理机构由中央户部和地方承宣布政司等有关部门组成。皇室财政的收支与国家财政实行分离,内务府财源很广,除有皇庄,专门的税收和贡物(包括广州贸易的特税和贡物),还有对人参和皮毛的垄断,有罚款和籍没的家产,以及官窑和皇家织造等。皇室财政岁入数字对外保密,国家财政是把凭借政治权力获得的各种税收作为主要财源。

这样两套体制,而且内务府向外借款必须由皇帝决定,整个内务府的收入,咸丰也做了了解和决定,把每年的一些支出降低,比如裁剪宫女和太监,同时将皇室内的其他杂役等数量也进行裁撤。

对御膳坊等各处的采购进行严格的查账,把里面的猫腻全部肃清。整个内务府的收入确实很客观,清朝皇室开支从乾隆年间的80万两逐渐增加到后来的三四百万两,各种临时性的皇室经费支出也是相当大。

所以咸丰把皇室内每年的支出只规定在八十万两,如果到了预算年把钱花完了,内务府总管立即拉到菜市口砍了。

国家的支出也是这样,主要规定了几个方面的各项支出,比如官员的俸禄,军费,以及教育,赈灾等等,各项支出,咸丰要他们列的很详细。

详细到这个预算年内添置几把椅子,买几支笔都标了出来。这样的事情确定下来。

每年除了常规性支出外,还有一项就是洋务支出,包括兴建工厂,举办学校,以及派遣留学生等。

所有的费用都进行了预算编制。当然也包括赔款!

当然通过内阁的运行,全国的事务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而且改革了科举制度,废除科举,这个举动让刚刚结束的科举再次被人们记起。

但是咸丰并没有名义上废除科举,而是进行改革,实行三级科考制度,县考,省考,和京考。

把原来的文科和六部科,也一样各级考试都准备这些科目,同时把各科之间的地位拉平,县考出来的都称为秀才,省考出来的称为举人,京考出来的称为进士。

同时规定了年龄限制,即县考年龄不超过二十岁,二十岁以上的不得参加县考,省考不超过三十岁,而京考不超过四十岁。避免了一些老书童的出现,死读书一辈子。只要过了年龄就不在参加考试。

这样他们就断了科考的道路,要考虑其他的出路。有了这样的条件,全国各地的童生很多都已经超过了二十岁,而他们不能在参加考试,那么为了未来的出路,必然要选择其他的道路。

而咸丰确实给他们准备了一条其他的道路,当兵!咸丰决定把在1895年才出现的新军,提前到186年出现,所以整个内阁也通过了咸丰的军队改革建议。(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逆剑狂神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万古神帝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细胞监狱我的混沌城踏星
相关推荐:
万古玄尊九玄神尊从构造技能开始月亮有你一半圆喰种重生之金木归来穿越之清朝小女子我,病娇少女,开局在喰种吞噬!震惊!我家娘子是女帝木叶的恋爱大师Black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