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艰苦拍片(上)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5、艰苦拍片(上)

(内容提要:央视剧组在湔江堰市拍片之辛苦,没有见到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几十年过去现在回忆,仍然叫人感动不已。)

两只蝴蝶拉近了我和两个孩子的距离,虽然小虎、小燕都为蝴蝶吃了苦头。剧组的成人和孩子,他们都知道在这件事,可能的后果非常严重。但我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两个孩子,和我谈了些自己的私方话。

前面说了首先这两人,都是北京海军幼儿园的。小虎子的父亲原籍陕西现在海军司令部,母亲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因此小虎子爱哼唱,当时刚面世不久的“黄土高坡”。我曾和他争论黄土高坡有什么好?小虎子反问有什么不好?我说湔江堰这里的绿水青山才好,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水是生命的起源。小虎子说黄色是骨气的象征,他父亲讲黄土高坡的人最有骨气!

小燕子父母都是北京人,父亲也是海军司令部的,母亲是北京某小学的老师。她最喜欢哼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会背唐诗中杜甫的名句之一。诗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村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某次小燕背这首诗的时候,小虎子在映红身边的座位上大声说,自己也会背这首诗。他们俩为映红导演,伴演儿童剧的角色,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每次演出按央视的规定,没有收入只能得到相当于报酬的礼物。两个孩子的父母已经作了规划:今年暑期过完开始上小学,孩子就不再参加演出,主要怕把功课拉下来。至于今后会不会搞演出?先把大学考上和读完再说。我也告诉她自己有一个今年8岁的女儿,暑假后上小学三年级现正在学手风琴。

这次拍片几年后,央视曾播放过一期节目。场面是映红导演主持,几个曾经为她演出的孩子们在一起坐谈。里面的小虎、小燕个子长大许多,其中男孩胖墩墩的,女孩则是一副有女初长成样子。

回过来说央视剧组的拍片,第二次外出是拍摄湔江堰的渠首和二王庙。我要用宣传部的电话告诉二王庙?付娘说她打电话,拍电视不会,打个电话还可以。上午8时黄师傅驾驶丰田面包车,带着剧组和他们的箱子以及我出发。天气有些阴沉空中雾蒙蒙一片,面包车沿着当年的行车路线。经成阿公路、到石厂湾、转山边小公路,掉头顺着河道前行约公里。经过废弃的鱼嘴电站,到安澜桥头、二庙山门前的停车场。该电站是1958年时,苏联援建但没有完成。看到巨大的废弃电站厂房,为知花费中国多少钱?剧组的人们都一阵感慨。认为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没有外援肯定不行,但是完全靠别人也不行会出大问题。陈步去过的地方多,他说苏联留下的半拉子工程,某某地方、某某地方还有!

剧组有人问鱼嘴电站的发电量,如果修建完成是多少?我按自己知道的回答是4台6万千瓦机组,合计4万千瓦。前方公里处还有座紫坪铺电站,也是4台6万千瓦机组,都是1958年时候干的。两处电站如果完成,合计48万千瓦的发电量。陈步说如果能修建成也不错!著名的东北吉林小丰满水电站,最初发电量也只有18万千瓦。那是日本人搞的,起码死亡万人以上的中国劳工!听到陈步的话,我感觉车上人都沉甸甸的,一时没有人再说话。到达安澜桥头停车后,映红说先拍渠首风光,于是剧组的人们又都忙碌起来。他们开箱子扛摄像机、提录音机各就各位。象玉堂拍摄一样也是沙颖先拍风景,将两岸三面绿翠青山、滔滔大江都扫瞄一番。然后两位北方大汉拍小虎、小燕和土地爷的演出,王录音师将演出的话语录音。摄像、录音的这三人,胸前都挂着央视台徽的标记。这时游客还不多大家都自动闪开,为央视剧组让出他们工作需用的空间。

安澜桥头拍摄完成后,映红叫再去拍江心分水堤——鱼嘴。黄师傅留在车上看守,我随同剧组一道过索桥到了江心堤上。在有围栏的观景台这里,陈步说象站在军舰上一样!我告诉他们所谓湔江堰,指的就是这道江心分水堤。从这里分流下去的大沟小河不计其数!最主要的有内外二江,然后是沙沟河、黑石河、金马河、南桥河、江安河、走马河、蒲阳河、柏条河、杨柳河共九条河。

8月正是湔江水大的时候,这年代河中还流放漂木。分水堤最前面的所谓鱼嘴上,由江水冲上来不少漂木。漂木通长4米其中最大的直径约1米,这种大漂木被当地人叫做耗牛墩子。象安澜桥头一样三个老少演员,又在江心堤围栏前面表演一阵。仨人身上都暗藏了录音设备,他(她)们演出的话,都能由王录音师记载在录音机器中。实际上他们的表演很简单,土地爷无所不知充当导游角色,领着两个孩子游玩一番。演员对话有的早已拟定,有的由映红、陈步等人现场发挥。剧组拍摄的是风光片,将风光展示出来,再加上演员必要的解释即行。

映红还要带领摄像的几位,下到江面水边去拍摄。但是那些漂木不能进入画面,她要拍摄鱼嘴分开江水的全景。我答应找人前来,把那些漂木掀到河道中去。但那里去找人呢?好在渠首围栏下面,湔江堰管理局的值班室里,有人值班还有电话。我向值班员讲明情况后,他明确说漂木不该局上管,而是由水运处负责只同意我借用电话。电话倒是打到城区公园路的水运处,但接话人说要请示领导!对方这一请示就不再有下文。

毫无办法我重新来到江心堤的围栏这里,看到只有美国洋娃、小虎、小燕还有胖阿姨4人,以及剧组的箱子、机子在这里。其余的10个人都下到鱼嘴水边,掀那些横躺着漂木,他们脚上的鞋和挽起的裤腿都被水打湿。鱼嘴边河道里滚滚而来江水,这些北方来男男女女,不论谁滑下去都别想爬起来!我连忙顺着围栏边的坡坎,踩着那些冒出些头的石块,也下到水边剧组人之间。刚才剧组的人们也是这样下到水边的!我告诉映红请掀漂木的人,一时半会还来不了,她笑着说已经自己快干完了!

最后还有一根硕大的耗牛墩子,横在离岸边稍远一点的水中。人必须涉水到膝盖以上才能掀得到,无疑这是最危险的举动。我要去水中掀但映红不让,说当秘书的都是文职人员没劲,她要一个北方大汉下到水中去。我明确告诉映红,如果我冲到江中能爬起来,你们北方人下水就别想起来!但映红笑着说有办法,你抓住我的手就行了。这样一条人链组成:最前面是北方大汉,然后是映红抓住他腰间的皮带。我抓住映红的手,陈步抓住我的手,剧组其他人再抓住陈步。最前面的北方大汉手掀肩扛,那根耗牛墩子微微一松动即被江水冲走。但北方大汉也被江水冲倒!幸亏有人紧紧抓住他的腰皮带,连累映红也倒在江边水中。不过她的手紧紧攥住我的手,幸亏自我起上面的人链还没有倒。鱼嘴之上护栏那里美国洋娃娃,还有小虎、小燕都大声呼叫映红导演!两人爬起来北方大汉浑身湿透,映红半个身子也湿了,好在是初秋天气还热,身上被水打湿的人并无大碍。

这时天气已经转好,天上昏昏太阳时隐时现,云霞都镶上火红的边带。因为鱼嘴上影响拍摄的障碍物被清除,浑身上下都滴水的的央视美女导演,脸上笑得象自己的名字一样。三面青山和一江秋水,都笑望着这一切!后来剧组拍成的片子在中央台播放,鱼嘴这里的镜头只是一闪就过。就这一闪剧组特别是映红,付出的艰辛简直不能用语言形容。诗云:

三山含笑云天外,

一水中分鱼嘴头。

碧波浪涌宝瓶口,

千古湔江万古流。

……。

江心堤这里的拍摄完结,剧组人又扛着箱子、领着孩子过安澜索桥,进二王庙拍摄新的场景。这时候景区门票还不贵,进二王庙只5元钱一个人。付娘已经打过电话,宣传部的人带央视剧组拍片,肯定不应该买门票。二王庙里正在进行维修,干活的民工有几十个,加上游客人就更多了。但是人们还是自觉地,为央视剧组让出地方。以便三个老少演员、两部摄像机、一部录音机能够正常工作。

在映红的导演和指挥下,小虎、小燕在这里表演了一场互相追逐的场景。前面说了因为是古装剧,镜头场面中只能有这仨人。上百个各种各样的人围拢在四周,提前观看将来会在电视中出现的景象。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投向美国洋娃娃!湔县的时候,197年自英籍作家韩素英到湔江堰开始,就不断有外国人来参观。当时的地方民众见到洋人很稀奇,10多年过去大家也习以为常。只不过这次的美国青年女子,金发碧眼身材长相确实好看。已经中午许多人手拿着吃饭的碗筷,大家都静静地看着演员表演、摄像师拍片、录音师录音。所有一饱眼福的人,内心世界都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个老少演员表演完结,摄像师还在拍延伸镜头,录音机也还在工作。不料一个参与维修的民工,“铛……!”地一声敲响自己的饭碗,嘴里还大叫吃饭!气得王录音师骂人说你别敲嘛!没办法了映红只得叫重来。在上百人的围观中,三个老少演员又把刚才的表演重复一遍。让人感慨的是50多岁的张姓武丑,能够很快重新进入角色,两个小演员也能再进入角色。后来听映红说演员就是这样,无论重复多少遍,都得象演第一遍一样!演员的基本功就是要能哭会笑善表现。

大殿前面坝子里,左右两侧各一块大石碑。石碑下面也为似龙非龙名为赑屃,形同乌黾的动物载着。碑通高米有余,碑面各镌刻有四个如斗大字。一为“饮水思源”这字好认,一为“安流顺轨”,这字为篆书不太好认。两个摄像师拍摄的时候问陈步?陈说欲知山里事,要问山里人叫他们问我?我告诉他们后剧组人都认为,“安流顺轨”这4个字有意思!另有一层史实我还没有告诉剧组,这两个碑都是解放前被火烧坏,解放后重新建立的。碑上的字为前面提及的湔江堰市书法家,王维熙老人家按照片临模的。

二王庙管理所请剧组全体,到面对大殿右侧的东客堂喝茶?映红同意去坐一会儿。剧组人落坐后有服务员给端茶递水,我告诉映红陈步等,来湔江堰参观的中央领导,都在这里坐过也喝过茶。1975年赵紫阳、华国锋都来过,那时他们都只55岁。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是小平同志,他1980年夏天来这里。喝茶的时候还和当时的县委书记摆谈一会儿,有人计时约半个小时。小平主要想了解当地人均分粮情况?前面章节曾经提到:

我们县委书记解文耀如实回答说:去年(1979年)全县农村人均集体分粮570斤!如果加上农民自己种的1分自留地、0.5分饲料地、还有田坎粮等,湔县农村人平占有粮食800斤。今年(1980年)部分生产队搞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户对农田投入增大产量还会比去年更多,有可能达到1000斤。大大超过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时,在北京对四川广安老乡提出,人平分粮600斤要求。当年小平曾对广安县委书记讲:只分人平分粮600斤,我就回来看你们!

听到这些小平同志十分高兴他对解文耀说:“人民群众不能光吃饱穿暖就完了,还要用钱,还要提高生活水平!下一步你们要注意抓经济,把经济搞上去。”小平同志讲(过去也多次这样讲)他是四川人,还说到四川就是回家。

我讲些的时候剧组人都左顾右盼,好象在探寻小平同志的踪迹……。东客堂里陈设的木刻,蜀汉丞相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陈步带头央视的人都上前去欣赏,大家都说做得好、内容好、摆放的地方也好。这天中午回市委机关稍迟,伙食团的人仍然给留着热饭菜。(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我的绝色总裁老婆间谍的战争长宁帝军我的混沌城万古神帝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逆剑狂神我的细胞监狱踏星
相关推荐:
木叶之雏田大小姐有点凶从手机开始的平价商业帝国我哥说他是皇帝地球OL编辑器总裁秘书在点家文里女装穿成龙傲天早夭的妹妹洪荒:从后羿拜师开始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舞台上穿越的我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