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四镇六游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在曾国藩的计划中,等这些饥民们调养一些时日后,便会组织这些饥民们,以工代赈,他将大规模的兴建重堡,在运河、西在豫东的沙河和贾鲁河设立“河防”,也就是沿河堤筑墙设防,

无论是谁,从饥民当中招募劳力,只要能搬一块砖,挑一担土,就可以管一天的粥。干的多的可以获得些干粮,甚至对于优秀的发些粮米钱银,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让饥民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还可以割断捻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防匪患。

“一个一个来,全部都有,大家排好队。”

“今日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亲自来体察民情,你们喝着粥,要记着恩德,是谁让你们活命的,”

几十口大锅出热气与香气,上面熬的,都是热腾腾的米粥。在大锅的周边,只是密密麻麻的饥民们,他们排着队,拿着自己的碗,只是一个接一个上前领粥。

施粥的厂役站在大锅旁边,手上拿着勺子,只是一个个为饥民们施粥,这些厂役现在都老老实实,一个个规规矩矩的施粥,而且每个饥民都给的满满的,不敢有稍微的异动。

特别听说有数名厂役被当场砍头之后,众厂役更是战战兢兢,个个都忙前忙后的施粥,语气也比原来和气了很多。

在厂役分粥的旁边都放着一个长条桌子,上面放着碗筷,没有碗筷的饥民可以在这里领取,也有人负责分发。

所有的饥民现在也是老老实实的,个个感恩戴德特别听说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来访,更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同时心下又感激非常。

在粥厂的周边,一队队的清军来回巡逻着。曾国藩也是在一干官员们的簇拥下看着场中的情形。

眼前的场景是典型的清末乱世图。触目惊心,粥厂外围的平地上,是一堆堆胡乱搭建的破旧窝棚,这些破旧窝棚,看过去好大的一片。里面居住的,都是衣衫破旧。四肢干瘦的灾民们,每人都是枯黄的脸颊,肮脏的身躯,绝望的眼神。

窝棚之间。到处是垃圾与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许多刚得到消息,从外地勉强赶到的饥民们大多己是奄奄一息,只是无力地趴在地上。等待着自己的救济。施粥之事,多有饥民十之五六死于路上,失去父母的孤儿,或是四处盲目地行走着,或是呆坐在地上,她们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

“可有账簿把这些人都登记下来了?”曾国藩强忍着呕吐的感觉问道。

古代赈灾,不论是分发粮食还是施粥,都要上赈籍,也就是赈济灾民的登录簿记。没有上赈籍的不可领取救灾物资,也不能打粥。但是灾害赈济,历来是赃官污吏聚财的好机会。他们花样繁多,正所谓:『报名有费』,『廪给有扣』。不给钱不让上赈籍,这就是报名有费;粥厂之粥,掺和泥土树皮,留下好米,是乃廪给有扣。

康熙时举人郑世元有规劝官吏不要发灾荒财的诗,他咏叹道:

黄须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赈饥。

饥民腹未饱,城中一月扰。

饥民一箪粥,吏胥两石谷。

我皇圣德仁苍生,官吏慎勿张虚声。

安得有钱买胥吏,赈籍无名长官詈。”

“自然是有的,这种事情当然要记下,不然救济了多少灾民,花费了多少钱米,都不晓得,我们还怎么为皇上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多隆阿自然而然的说道。

“好,多大人,愚兄和少荃商议,这剿灭捻匪的事情,总的来说,要以我之长击及之短,捻匪善走,我军善守,因此暂时定下的剿捻方略的基本原则是“以静制动”。不知道你老弟有什么高见?”

在以前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以静制动”是作为战术原则为“以上制下”的战略方针服务的。及至与捻军作战,情况就有所不同,捻军没有象太平天国那样相对稳定的根据地,单纯的流动的军事斗争,“以走制敌”,为捻军的最大特点。

"一切还仰望两位,兄弟这里自然没有话说,这剿灭捻匪,最重要的还是查办民圩,应该在其他各省都推广安徽的保甲制度,这样一来,既可以保境安民,又可以防止捻匪的哨探。”

“这是一方面,另外在具体部署上,要设置“四镇六游”之兵。以安徽临淮、江苏徐州、山东济宁、河南周家口四处为“老营”,“各驻大兵,多蓄粮草子药,为四省之重镇,一省有急,三省往援”,并增设了六路“游击之师”,负责“追剿”,所谓“六游分进,梭织不断”。在此基础上,又东在运河、西在豫东的沙河和贾鲁河设立“河防”,力图圈制捻军”

“所以,这些饥民反而成了得之则助我,失之则助贼。我以为当组织他们修建重镇老营,以及河防长墙。”

随后的日子,多隆阿派出数十名主簿和小吏,以及数百名兵丁,来组织乡民,并找各村的一些德高望重的族长或是当地名流,来协助主持,来清点人数,和招募青壮来修建重堡和河防。

愿意去的,可以先领三斗米,然后在兵丁的带领下,分配到各个地方来修建重堡和河防。

修建重堡,所费钱粮颇多,众人计算一遍,修建一个可以屯兵一千多人的小城堡都要一千多两白银,在加上粮食等物,怕是更多,而不要说,要修建的是可以屯兵数万的大型重堡,所谓重堡是有多个小堡组成,分为屯兵堡,粮草堡等,互相保护,互为支援,一旦出动,则内侧的屯兵移驻外侧,外侧屯兵则出兵驰援各地。

更不要说河防,河防要沿河筑墙,更是难上加难,现在朝廷没钱,这些都要自己找钱,虽然皇上把剿灭捻匪的任务交给了李鸿章,但是李鸿章现在只是陕甘总督,而捻匪纵横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却是鞭长莫及。

此时北京城里,咸丰也收到了李鸿章的奏折:“臣从军十数年,稔知军情利钝之由,其枢纽不在贼之难办,而在粮饷军火之按济。”

还是哭穷,而此时恭亲王,醇亲王,僧格林沁,肃顺等大臣都在咸丰身边。

”现在怎么办?“咸丰问道。

众人都是无言以对,钱、钱、钱

“这样吧,令李鸿章为平捻钦差大臣,总督甘肃、陕西,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六省兵马,曾国藩以两江总督之职任督粮官,令其六省巡抚及当地绿营、八旗、及地方各军都听命于李鸿章,另外曾国荃由安徽布政使改任山西巡抚、郭柏荫署理江苏巡抚,丁日昌出任布政使专理饷务,另外设置四大粮台,即设于祁州的“山内粮台”,设于安庆的“江外粮合”,设于南京的“金陵粮台”和“北征粮台”,两江总督一手统辖。”

“皇上,臣反对!”还没等咸丰说完,僧格林沁先出声反对。

“这样一来,李鸿章握有六省兵力,而曾式弟兄,一个掌握两江,一个掌握山西,南北呼应,一旦心有不轨,那我大清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地。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臣原领兵剿灭捻匪!”还没等咸丰说话,曾格林沁,再次说话!

“皇上,臣弟以为,曾亲王说的有理!”恭亲王、醇亲王都为曾格林沁说话。

“肃顺,你怎么看?”咸丰看着肃顺道。

“皇上,臣以为,可行!”肃顺也顺着说道。

在场除了王爷,其他的也都是满洲贵族,自然对于皇上任命汉人不满,所以都纷纷力挺曾格林沁。

“好吧,僧格林沁,着你率领蒙古马队一万人往山都剿灭捻匪。”咸丰也不在坚持,只好由他去了。

“臣领旨!”僧格林沁自然谢恩不提。

“下旨,着曾国藩辖制两江,李鸿章辖制陕甘,不得随意出兵,严防捻匪,曾国荃依然任命为山西巡抚。”这边皇上的任命发出,而曾国藩他们还没有接到。

他们收编灾民为劳役很顺利,这些时间他们在粥厂人人可以活命,己是感恩,家内遭了灾,回去后也没有好日子过,这里生活安稳,只要肯干活,就可以活下去,因此大部分人都愿意出一份劳力来换取生活。

至于是做劳役还是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分别,这年头只要能活下去,什么身份有什么重要,至少留在这里不会流离颠沛,饿死病死。还是留在这里,将这里当成自己家吧。

这些数万灾民基本都留了下来,曾国藩让人把他们全部都重新一一登记在册,每个人都发了户籍贴,这些人以后就要听从这里的安排了。

一声领下,这些人便分到各地,开始劳动起来,各处重堡的修建都有专人负责,修建堡墙营房,黄土还好,就在周边就地取土,不过像是砖木、石灰、水泥等物品却要向外购买。还有石料等物更是众多。

夯筑土墙需要大量的人力,现在倒是充足,这些堡墙全部是砖包土,外面由砖及水泥著称,中间填色黄土,然后夯实一球结实,反正捻军没有像样的攻城武器,所以只要足够高,就可以了。

这些招来的劳役,有的负责挑土夯筑,有的负责烧砖,有条不紊的劳动着。

同时见,湘军和淮军以及其他地方军队,开始在这些青壮中间招募士兵,当兵又比在这里做苦力好了许多,因此各地兵马都开始多起来,大家把朝廷不让私募兵丁的条文当做看不见。

等到朝廷的旨意到的时候,有的地方已经建起了小堡,圣旨到的时候,众人正簇拥着曾国藩参观已经落成的小堡,堡内房屋整齐划一,街道宽敞,而且十分整洁,在堡内巡逻的兵丁,也是个个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曾国藩感慨的点头道:“勿要轻忽民力,如此小堡,数日便可完工。”

整个堡的设计十分的合理,堡内有水井数口,解决军队饮水问题,同时还设置了公共浴室,和公共厕所,用来保持干净整洁。堡墙上有一个烽火台,可以瞭望敌情,以及传递情报。里面的驻军都多年打仗经验的老兵,他们不的军饷多,而且每次出兵缴获也是众多。所以个个都吃的很好,堡内还有酒肉铺,是由军官开的。并设置了粮仓,可以囤积这个堡内驻兵一千多兵丁的粮草。一个月之食。(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逆剑狂神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万古神帝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细胞监狱我的混沌城踏星
相关推荐:
万古玄尊九玄神尊从构造技能开始月亮有你一半圆喰种重生之金木归来穿越之清朝小女子我,病娇少女,开局在喰种吞噬!震惊!我家娘子是女帝木叶的恋爱大师Black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