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皇上给的保证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话说到这份上,那几个县令也觉得无趣,又喝了几杯酒后,安宜阳提出告辞这几个县令就一直将安宜阳送到之前就已经派人修整好的住处。

县令们离开,安宜阳到后院去找田喜乐,见田喜乐坐在桌边发呆,问道:“想什么呢?”

田喜乐道:“我在想蒙县还真是穷,从县衙一路过来,我愣是一个人都没见着,你说这里不会除了朱县令一家,就没别的活人了吧?”

安宜阳笑:“自然不会,我来之前已经派人探听了,蒙县除去朱县令一家,算上差役如今还有居住百姓五百六十三户,共计七百三十六人。”

田喜乐听了这个数字皱了皱眉,“五百六十三户才七百三十六人,那岂不是说住着很多都是单身一人?”

安宜阳点头,“确切的说应该是大多数,不过这些人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壮年,平常就在县城外种些地,吃饭倒是不愁。”

田喜乐道:“可这人也太少了,蒙县外面的土地很多,只靠着这些人肯定是种不过来。”

安宜阳点头,“这我也知道,开垦土地一事你也不用犯愁,皇上既然能将此事交给我,自然也会给我一些权力,比如说调动一些军队的士兵来充当农夫,只是不到万不得已,那些军队还是不调动的好,左右还有些日子,明日我们到城外走走,具体事宜还是等看过再说吧。”

田喜乐也只能点头,来之前她即使有心里准备也没想到蒙县会这么穷,最重要的是没想到人口这么少,原本还想等他们安顿下来后,让安家兄弟把店也开到这边,可看了这里的人口,真开了店也得有人吃才行。

就是不知一到蒙县就去查探县况的安宜泽能有什么收获。

此时的安宜泽身后跟了两个随从在蒙县里逛着,逛了一圈下来不但没有失望,反而对蒙县的发展更有信心。

虽然这里不能像之前设想的那样多开几间酒楼种菜,可正因为这里地大人少,若是前期在这里小小地投入一些,等过些年蒙县发展起来,利润可就大了。

安宜泽对安宜阳和田喜乐很有信心,确切地说应该是对田喜乐很有信心,既然她说稻田养鱼能成就一定能成,而别人只要看到蒙县这边发展好了,相信一定会吸引很多人过来。用不了几年,蒙县就能成为周边最富的县。

回到田喜乐和安宜阳在蒙县的住处,安宜泽很兴奋地将他的看法跟安宜阳和田喜乐说了,安宜阳听了也是信心十足,只有田喜乐很无语地发现,似乎他们兄弟俩都对她的期待太高了,她都没信心能把蒙县治理好啊。

不过,这种被信任的感觉虽然是负担,于她来说也是动力,或许,她真能让蒙县成为周边最富的县呢。

只是,人口问题还真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之前安宜阳让人到周边县城去张贴了告示,只要百姓愿意到蒙县定居,不但会在城外给规划一大块免税三年的土地,还会教他们如何稻田养鱼,而且三年间若是做得好,这些土地还能免费送给他们。

原本倒是有一些对免税三年和免费得一块土地动心了想搬到蒙县的,一听稻田养鱼又都打了退堂鼓,万一像别人说的鱼把稻苗都吃了,他们辛苦一年可不是白干了?

当然,有犹豫的,也有愿意赌一赌的,像因各种原因到蒙县落户的百姓,平常就在县城外种些地度日,如今有这些保证,他们也愿意试一试,反正那些土地也不属于他们,若真干了三年赚到了,往后这地就完完全全归他们了。

只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比起蒙县外大片的土地,这些人的加入也就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人太少,相对于大片的土地来说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难道真要调用军队吗?

安宜阳很为难,若不是万不得已他不愿意走这一步,毕竟蒙县的土地很大,少量调动军队来进行旱田改水田还成,若是长期用军队来管理田间,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军队是用来保护京城百姓安危,都调到这里种地,京城谁保护?

最后,还是安宜泽给出了个主意,实在吸引不了人来种地,那么就从外面雇好了,先雇大批劳工配合军队将旱田改造水田的工程完成,剩下的一些日常田间管理的人就不需要这么多,这些钱虽然不少,但对于安宜阳和田喜乐来说还是负担的起的。

最让安宜阳和田喜乐觉得这个投入值得的就是皇上不是说了,三年免征税,那么他们雇人来种地,种地的收入不也就归了他们?虽然前期投入是多了点,可最后的收获也大。只是皇上不会最后眼红他们的收入吧?

安宜阳觉得这个还真得跟皇上谈好,不然君心难测,他们赚了钱后,皇上一声令下都归了国库,他们不是赔大发了?而且这还没处说理去。

而且,等明年都看到稻田养鱼的好处,也都愿意来种田,皇上再将土地分给别人种,他们哭都没地儿哭去。

于是,安宜阳回了一趟京城,跟皇上秘谈了一个多时辰,出来时拿了一张皇上亲笔写的契约书,蒙县的土地归平王世子刑绍阳种三年,每年税收一成,三年后收回分发给百姓,而三年间朝廷不得有任何干涉。

安宜阳拿着皇上亲笔所写又盖了玉玺的契约书回来,田喜乐郑重地收好,这些就是他们三年付出努力的保证,有了这个他们就能放开手脚了。

二月中,不但蒙县周边贴满了蒙县招农夫的告示,就是再远些的地方也都贴满了,上面开出的丰厚工钱让很多家中劳的揭不开锅的人动了心思。

原本还怕蒙县土地无人耕种,如今却要避免来得太多人没地可种,毕竟工钱是要田喜乐和安宜阳掏银子给付,他们当然不想养闲人,按着土地规划出大约需要多少人手,挑选的都是身体最好,种田经验也最足的农夫。

因为是拿工钱做事,这些农夫也不管是稻田养鱼还是麦田养鱼,反正有工钱拿就成。不过十天的时间,人手就招募足了。

而此时,皇上也派人从别处调了不少士兵来进行旱田改水田的工程,毕竟旱田没有那么高的田埂,但养鱼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要加高田埂,挖集鱼坑、放拦鱼网……

好在有军队帮忙,这些事情就都不那么让人棘手,而这些军队里,只有同安宜武一起来的负责护卫的那些是京城派来的,剩下的都是从别处调来,让田喜乐觉得皇上其实还是满有心计的,估计也是怕京兵调多了他自个不安全,才从别处把兵调过来挖地,反正太平盛世,这些兵队大多闲着,出个劳力还能当练兵了。

人多力量大,蒙县的旱田改水田三月中旬就都改造好了,田里也泡上了水,只等洗田过后,四月就开始种水稻。

当然,将所有的旱田都改水田也不现实,像一些不适合的,或是离河路远的就不能改造,再说,整个县都种稻田,难道他们往后只吃大米不吃菜了?

蒙县外的土地很大,最后决定改造的也就是一多半,还剩下小部分留着种其他作物。

相比蒙县这边改造迅速,几个临县的速度就很慢了,成效也不大,毕竟之前虽然也有水田,但大多数还都是旱田,种的好好的也没多少人愿意把旱田改水田,而且,都改成水田,水量也是人问题。

安宜阳和田喜乐就由着那些不愿改造水田的百姓,第一年养鱼,大家还都在观望,而且,谁家也不能天天吃鱼,有蒙县一个稻田养鱼的县,就能满足周边很多地方吃鱼的需求,再多了也怕鱼卖不掉,到时才是悲剧呢。

所以,虽然皇上当初说的是蒙县及周边的几个县都让他们弄成稻田养鱼,但具体实施还是得因地制宜,因地而异。

到了四月,雇来的农夫都在田间忙碌地插秧,安宜阳就带着朱县令整日在田间视察。

这些日子他都没怎么歇息,虽然相信田喜乐,可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麻烦,好在麻烦都不大,田喜乐之前也给他设想了不少解决的方法,这就都用得上了。

等到稻苗插秧完成后,稻苗都长得很壮时,再将之前养在集鱼坑内的鱼苗放出来,因秧苗不再肥嫩,这时候的鱼只要吃饱了就不会再啃秧苗,当然,稻田养鱼也要投入一些食料,比如鲜嫩的草。等到田里的草长起来,或是有了虫子,这些草料就可以减少,甚至不用投放。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很惊奇地发现,鱼不但没把稻苗吃了,反而养了鱼的稻田比临县那些没有养鱼的稻田长势更好,便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给解释了:这都是鱼肥啊!

于是,很多人就明白了,稻田养鱼,鱼不吃稻苗,还能为稻田提供肥料,能想出稻田养鱼的人才真是神人。

而原本被人当笑话样看的平王世子,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瞬间变得高大起来,谁说京城的公子哥们都是纨绔?人家平王世子可是会种田的,比有着多少年经验的老农还会种田。(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混沌城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我的细胞监狱逆剑狂神万古神帝踏星
相关推荐:
诸天仙武半侠传重生在90年代重生日本当厨神代孕甜妻买一送一九零食来运转农妇当家极品娇农妇我是第一天灾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末日掌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