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殿试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秦公子,你不知道,皇上可不比咱们这些人轻松,皇上每天都要寅时起床的,要早朝,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小太监小声说道。

"那是,那是。"

秦暮说道,看来大秦朝的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每天都要这么早起床的话,还不累的慌呀。

秦暮不知道,在大秦朝,朝廷对各种会议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还制定了规程,就是《大秦会典》。

《大秦会典》对朝廷早朝的时间,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大臣们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赶往午门,寅时刚开始,大臣必须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到卯时时分(早上五点钟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才开始上朝。

不管皇帝和大臣愿不愿意,没有什么实在来不了的理由,都必须无条件参加这个早晨。

"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样的事情,在大秦朝历史上真的很少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大秦朝比秦暮前世的所有的朝代的历史都要长的原因。

每一代皇帝都勤于国事呀,当然不可否认,大秦朝还是有几位皇帝,致祖制而不顾,造成大秦朝历史上几次的动荡。

"每天都这么早起床,这官当着够累的,这还有什么意思呀。"秦暮一听,每天都要这么早起床,心里十分郁闷呀,要他每天这么早起床,真的是要秦暮的命呀。

其实秦暮走了一个误区,京官是不好当,要参加早朝,但是去地方当官,就不一样的了,没有什么早朝,也不用起那么早。

而且山高皇帝远,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说什么时候了,只要不被那些御史抓到把柄就可以了。

当然也不是什么京官都有资格上朝的,只要一定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上早朝的。

"秦公子,咱们还是不要说话了,边上可是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呢,现在被记个大不敬,就麻烦了。"小太监小声地说道。

于是秦暮就傻傻地跟这个小太监在太和殿外等着。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

"圣上有旨,才子秦暮进殿。"一位太监在大殿外宣旨道。

大秦朝朝会的地点是皇宫内的太和殿,像皇帝登基、册立皇后、接见外宾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进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7米,建筑面积77.00㎡,高6.9m,连同台基通高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最。

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华丽。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级别最高的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

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金砖是因其打造时所需的钱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洲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

苏~洲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烧炼这种砖的程序极为复杂,一块砖起码要炼上一年。

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用的是楠木,要采取这种木材十分艰难,楠木往往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为此官员百姓不顾性命安危冒险取材,民间对此有"进山一千(人),出山五百(人)"的说法。

秦暮进入太和殿,只见宫殿两侧立着数十名文武百官,这里面级别最低的也要是正四品的官员。

在整个宫殿里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坐着大秦朝天启皇帝,跟秦暮前世历史记载的大明朝的天启皇帝一样的名字,只是姓氏变了而已。

不过这位天启皇帝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也没有什么文化,可不是什么木匠,而且他比秦暮前世的大明朝的天启皇帝活着长多了,看他的年龄,现在怎么地也快四十了。

而秦暮印象中的大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活到三十岁就死掉了,准确地说是活到岁就死掉了。

"草民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秦暮面对天启皇帝,立即实行三拜九叩之礼,古代进见皇帝,是要实行三拜九叩礼仪,"天地君亲师",古代的君王,是排在天地之下,万人之上的,就是父母都要排在君王之后。

这也就是古人经常感慨的"忠孝难两全"呀,古人讲对君王要"忠",对父母要"孝",但是两者冲突时,只能做不孝之人了。

"平身!"天启皇帝说道。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秦暮再磕一个头,就站起来了。

"秦暮听魏公公说,《长门赋》和《沧海一声笑》都是你写的。"天启皇帝赵由校问道。

"回皇上的话,是草民作的。"

秦暮说道,因为没有功名在身,秦暮面对皇上或者官员的时候,只能自称草民。

"那朕就出一题考你。"天启皇帝很有兴趣地看着秦暮说道。

"请皇上出题。"

到这个时候,秦暮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希望这个天启皇帝不要出太难的题,尤其不要出什么八股文之类的,要不然秦暮还真的答不上呀,那个他不会呀。

"秦暮听题,朕出个对子的上联,你来对下联。"天启皇帝从魏忠贤的手里拿出一个条子打开看了一眼,对秦暮说道。

"草民遵旨。"秦暮立即再次跪下说道。

"你听好了,朕的上联是'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天启皇帝说道。

这考题,当然不是天启皇帝赵由校自己出的。

要知道大秦朝天启皇帝赵由校由于其父泰昌帝赵常洛,不得祖父万历皇帝的宠爱,他自幼也备受冷落,直到万历帝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赵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而赵由校从小亦受李选侍的"侮慢凌虐",终日涕泣,形成了的软弱性格。

因此天启皇帝赵由校少时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也出不了什么像样的对子,这个上联,是昨天晚上伺候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出的。

这位张皇后,名张嫣,字祖娥,小名宝珠,父亲张国纪。

天启元年,时年十五岁的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很是有些才华。

"二更鼓双面锣当当当当。"秦暮立马回答道,还好这个对子秦暮前世也见过。

天启皇帝也不知道秦暮回答的到底怎么样,看了看朝臣们,见他们都点头,就说道:"平身。"

"谢皇上!"秦暮磕头谢过后,站了起来。

"皇上,秦暮通过你的殿试了,是不是该给他封个官了。"魏忠贤对天启皇帝说道。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出来说话的这个人叫邹元标,是大理寺卿,是大秦朝的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官,掌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级别比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左光斗还要高上很多,是东林党标志性人物之一。

"哦,邹爱卿有什么要说的?"

天启皇帝疑惑地看着大理寺卿邹元标问道。

"臣也听闻这位秦先生作的《长门赋》和《沧海一声笑》,对他的才华,也很钦佩,想跟这位秦先生切磋下学问。"邹元标对天启皇帝说道。

"这个..."天启皇帝有些为难地说道,

"皇上,邹大人这个提议非常好,这位秦先生才华横溢,我们也想见识一番呀。"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左光斗也出列说道。

"陛下,这位秦先生既然能做出《长门赋》和《沧海一声笑》那样绝世的词,那才华肯定了不得的,让邹大人跟他比试也好,也好让邹大人心服口服呀。"

吏部尚书赵南星也出来说话,又是一位东林党领袖人物,看来今天东林党是集体要跟秦暮过不去了。

"万岁,让秦先生跟邹大人比试一场也不错,让我们都见识一下邹大人和秦先生的才华。"

魏忠贤也赞同地说道,对于秦暮,魏忠贤可是很有信心呀,这个信心来自昨天一天跟秦暮相处。

魏忠贤也想趁机让打击一下东林党嚣张的气焰,让他们知道自己这派系,也不都是草包的。

"既然这样,那就比吧。"

天启皇帝开口说道,天启皇帝也喜欢看人比试呀,这个热闹呀,比看戏精彩多了。(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我的细胞监狱长宁帝军逆剑狂神我的混沌城踏星从斗罗开始的浪人万古神帝间谍的战争我的绝色总裁老婆
本书作者其他书: 系统之乡土懒人 深宵酒馆 系统之善行天下 幸福系统
相关推荐:
十二生肖守护神逆伐成王斗战神帝明末火器称王古武仙路六道教主江湖絮影妙手仁医十样锦民工爱上万金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