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第九十六章

看到那个女的向我走过来。我用手暗暗指了指那位肌肉男。那位美女把目光转向那位肌肉男。肌肉男忙解释:“我不是……。”

哈哈调皮地补充道:“我刚才快了。应该算男性的朋友。”

“没关系。到为止。切磋技艺而已。”美女主动拉着肌肉男,往台上走。

哈哈微笑着帮美女把肌肉男推了上去。肌肉男稀里糊涂地就上了台。那美女先给他鞠了一个躬。他也傻呵呵地回礼。肌肉男刚抬头,美女就拳脚相加狂风暴雨般向肌肉男招呼过去。肌肉男脑筋还没缓过神来,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

场上打得最热闹的时候。我趁机拉着哈哈悄悄溜了出去。今天是来自修武功的。让那个傻子挨打去吧。没功夫理他。

武馆的工作人员给我安排了个独立的房间。里面有电视、饮水机、各种兵器、防具。我是头一次进这么豪华的单间。真有不适应。

时间紧急。没时间欣赏这现代化的设施。我拿出录像光盘,插到电视下面的CD_RUM里。出场后师傅一边演练,一边有画外音介绍:

诗云:混元炼气千家功,

太极演象百脉通。

太乙蟾游先天境,

真元运化鬼斧功。

神枪意戟龙搅海,

神剑飞刀凤冲霄。

武法文功灵犀境,

丹砂炉火妙象中。

古圣先贤以时间与智慧,凝筑神圣之武学殿堂。仰之弥高,俯之弥深,叹为观止。古人终身浸润武学,水滴石穿,电光石火,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真修实证,传世精真,多有建树。今人日为生计,心存功利,心浮气躁,深造为难,成器犹难。择法为难,择师犹难。实难窥古人之境界,更何论登堂人室。

张三丰祖师参天地玄机,得佛之大,道之微,儒之极,创“龙行大草”与“天龙神剑”,留下文武二宗之传真。文通八法,武演八法。显示以武演道,以文鉴道之神传境界,历为武学典范。

以丹力入书当年,三丰祖师悟通白云上人(晋王羲之师)书诀,创“龙行大草”于世。原书“龙、虎、神、佛”四字于武当山玉虚宫,后武当道人拓刻木版。玉虚宫毁于战火,其版历劫留传至今,神韵英才依然。武当门内视为祖版,传为后学之法本。“以丹力人书”者,乃以上乘丹功之修为,化于书道,融人武途,达于神化之境。龙、虎、神、佛,一字即一趟剑路,是书剑合练同参之典范。

今世,武当太乙神剑门,已故关亨九先生披露秘传三十字诀“字拳”(武当太和拳):

太乙神剑门,玄妙在字中。

写字即成拳,行笔是练功。

悟到自然得,无须求套路。

横竖撇捺折挑钩,乃字之八法。写字即是操手,将书法之神意气力纳入技击,行之于字,“写字舒剑气,作画发文光”。若从书画艺术之角度,观以丹力人书之作品,其书之骨力与气韵,已神逸非常。其画之意境与品格,已空灵绝尘。可叹世人鲜知也。

以丹力入剑当年,三丰祖师传天龙神剑(太乙神剑)。民国时期李景林先生得闾山宋唯一先生传该剑九第下乘“丹”派剑法。虽属下乘,亦惊羡武林,称誉一时。《武当剑谱》曰:“九派分为三乘。上乘乃偃月神术,中乘乃匕首飞术,下乘乃长剑舞术。总以三乘‘神飞舞’三字贯于九派九字中……内有养精蓄锐,凝神敛气之功,外有步法、身法、手法。自有掣电拿云之妙,惊神泣鬼之奇”。

《真元宝笈》公开《太乙神剑秘授原图》云:“乙庚金印冲太乙,丙午火雷锻神形”,“乙庚金锋神火炼,吐出寒刃鬼神惊”。其下乘击舞双并之剑,即以真元注于剑体,产生灵动,以剑带人,身剑合一,心剑合一,神剑合一(俗传以人带剑,真传以剑带人),行劈、刺、抹、撩、抽、揭、横、倒八法。八法相推,错运连环,如长江大河,滔滔无尽。中乘吞吐御使之剑,上乘化于神光之剑。“神慧飞三剑得一,即可证真”。“神剑化雷鸣,剑气一动千里应之者,剑道如一者也”。

为免时人歧义,直揭丹力人书及丹力人剑之秘,即以高深丹道修为之功,注于笔锋剑锋,神意相合,发于灵动,驰神为迹。

武当《太乙玄阳剑谱》云:

待有远果童飞渡,方悟门中剑法全。剑如是长河星,归结丹元即成乾。

炼铸玄阳归真体,真气随形做流丹。从此人间绝此迹,藏在山中少人传。

太乙蟾游太乙蟾游是传统功夫循经演化之典范。即有内功修为基础后,丹田内气按周天运行时,自然而发自然而止之运桩,游桩。即丹田之气充盈饱和后,以气机带出身法之游走演化行功。术语为“内外竟发,势必翻腾”,“飞经走气,气催形动”。

太乙蟾游,全称为《太乙蟾游阴阳显化行功》。是传统丹法与武法合炼时,以武法升华之过程。即先天内功拳系。于举手投足间,即可自动随意演化出不同风格,不同套路之各种拳术。即九转八盘游龙掌、飞鹰掌、飞龙掌、八卦掌、八法神锤、太极拳、螳螂拳、猴拳、蛇拳、伏虎拳……

其中既有功力拳,又有象形拳,各尽其妙。

亦可驾轻就熟,操演各种兵器。即太乙金玄枪,金波滚龙刀,紫极灵霄剑,太玄金平棍,虎尾金瞳鞭,飞天追魂叉,金封降魔杵,太岁量天尺,子午定金铲,飞天紫眉杖,阴阳同体环,双锋紫金夺,浪沉七星矛,安天龙虎仪,龙尾喝魔钩,子午镇天戟,镔铁金封锏,金角龙纹刺,玉殿金环幡,金甲通明刃,金蛟飞虎钺,铁甲昆仑槊,太乙阴阳把,消金浑天截,凤环金轮锐,夜杖跨虎拦,太乙袖刃锋,子午流星胆,劈金双浑斧,落宝金钱带,鸡爪印金镰,飞金涉银索,练眉印金锤,子午钉封缺,碧眼蟠龙拐,镇元晃金绳。

(摘自真阳先生李兆生《声律真诠》)

还可演化出人体与宇宙相沟通之各种手印。即龙虎飞腾印、雷火神针印、乾元灵犀印、丹炉诀、玄阳诀、太乙混元诀、太乙金锋诀、三才如意诀、大日如来金玄峰诀……(详参云烟散人《武当混元功》)

其由简至繁,由博返约,神意相合,感而遂通,真追本源,悟彻武学玄机。

文武双修文武之道,一静一动,一张一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两道本相通相融也。古往今来,不乏文武双修之高人雅士。王羲之本系右将军,得白云上人《书诀》,造诣于书法,史称书圣。李白、陆游本系诗人,剑术亦有高深修为,冠绝文武两坛。“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书法自此精进”。傅青主,剑术精,书画精,医道亦精。当今之世,师门之尊者,灵修三学,功超六艺,双毫双剑,走笔飞书,亦远追前贤也。

传统功夫,讲究武有多高,文有多高。文有多高,武有多高。一刚一柔,刚柔兼备。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文功武法,尽体至道。文武双修,方为大家。

以武通医医者,乃活人之术。先贤云:“不做良相,则做良医”。医有济世之功德。须知武学修炼,可渐通医道。《医学入门》曰:“不明经络,如夜行无灯。”《奇经八脉考》曰:“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习武者当知筋骨、脏腑、经络、气血之属。经返观内视,可照察经络走向,气血运行,五行相生相克。练功过程亦是通医过程。由此推己及人,探究推拿之法,指穴之术,济世之方。

三传“三传,是按形迹、心迹、境迹,分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境”(《真元宝笈》)。

《九宗汇元》曰:

三传法境地人天,以迹生形象生天。

初传唯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

神授真如演道妙,会竟神髓谱中观。

初传,即一招一式,落在形迹。要在明理悟法,形意相随;宗传,即心传口授,落在心迹。要在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神传,即敬持功谱,落在境迹。要在心洁神灵,感而遂通。宗传神传之法,是练功之捷径,是武学正宗授学之规矩,择器而授也。

三得《武当修真秘笈》之中有曰:“技击之道,如欲登峰造极,必须练至三得,乃能超脱,无空无我,来去自如,游戏于武道之中。

一要黄老之有作,一得也。

二要释氏之无为,二得电。

三要儒家之致知,三得也。

须知有作技击有术,无为技击有法,致知乃能实用。术是正静,法是虚空,实是明灵。技进乎此,概亦神矣。祖师云:‘得道之微,得佛之大,得儒之极,乃成之技击。”’(关亨九先生著)

三品下品,具格斗之功,乘之学也。中品,具搏击之功,中乘之学也。上品,具克化之功,上乘之学也。

三真真师、真法、真传。

三心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

三观观息、观身、观心。观息通气,观身遗体,观心通神。

三修儒家之学识,佛家之慈悲,道家之威仪。

三绝文之三绝诗书画;武之三绝软硬轻;道之三绝金丹、元神、飞剑。

三绝,乃传统功夫之高深境界。三绝在身,方为正宗传人,方可上承法脉,下传宗流。

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

此乃法融三家之理,宗承一脉之学。所谓“一法通时百法融,法法通法法圆融”。

再言武德

诗云:江湖道义礼居前,武林规矩仁在先。重道尊师诚为本,丹心侠骨义冲天。

身行九宫八卦阵,情系千山万水间。剑气丹光射牛斗,高山流水谱灵篇。

武学,乃仁学也。内以养生,外以祛恶。内修心,外修身。欲学功夫,先学做人。行侠仗义,济危扶困,武林本分。欺弱凌寡,趋炎附势,是武林败类。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立身行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贤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当为武学之本。

尊师重道武德者,当首推尊师重道。师必真师?道必正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者,规矩也,途径也,境界也。

真师明道,以衡准不易之规矩授人。庸师昧道,以花拳绣腿之浅学误人。真师授学,因材施教,事半功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庸师授学,千篇一律,事倍功半。“懵懂纯懵懂,一传两不懂”。

大匠授人以规矩,不授人以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真师深于心传与神传;庸师浅于形传。神传开启心智灵性,形传封闭心智灵性。

修炼功夫者,贵在因法择师。具真法者为明师,不具真法者为庸师。真法何来,得自正宗传承。“访明师,不访名师”,即此谓也。宗门有规矩,“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期五定期,取其意耳。师访徒,观其心性、资质和毅力。徒访师,观其道德、修为和品行。师非其徒不传,徒非其师不拜。高师贤徒,两相遇合非易也。离师无法,离法无成,自古无师不成道也。缘法相聚,薪火相传。沧沧九州,茫茫人海,真师真法,可遇而不可求也。切记,机不常有,时不再来,遇真师千万不可错过。

古贤云:“求法乎上,得其中。求法乎中,得其下。求法乎下,得其微”。吾人之时力有限,欲以有限之时力,实现鸿远之心志,其择师择法焉可不慎哉。

师徒相处,贵在心心相印,师徒如父子。当以真诚心、恭敬心、清静心,修道学法。敬法如敬师,敬师如敬法。常观师功德,不观师过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谨遵师教,如教所修,真修实证,心篇志坚,必有所成。切忌好高骛远,投机取巧,患得患失,必无所成。师之不教,非不教也。心性未至,至时自教也。师之不传,非不传也。功修未至,至时自传也。宗门学子,修为迟速,无须问师,问己可也。一分机心,误己十分。一分诚心,惠己十分。修灵心,不存机心。知敬师求法,求而修证,方为精进。精进方可人道、证道、了道。

尊师重道者,“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所谓“师、法、祖,刻刻在心”。一灵光,一脉相传也。古贤云:“古来修道逾万千,无师难炼九成丹”。

修心炼性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师教十徒,一人一样,此何故,别于心性、学识、资质也。禀赋所主,或空灵潇洒,或智慧明达,或刚勇沉毅,或轻浮鲁莽,真乃风姿各异,修为迥别也。

修心者,求内明也。心智不开,内无**也。内无**,内外不合也。内外不合,不能全体大用也。炼性者,调习气也,陋习不伏,内无柔静也。内无柔静,内外不舍也。内外不合,不能神形俱妙也。

三教之学,儒主中,佛主空,道主无,异流同循,殊途同归也。“红莲自藕青茶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溯本穷源,三教归一也。归一者,理无二致,法无高下,人天一理也。

修心炼性,必循三教之学,消宿业,修定力,炼神识。内开智慧,外开筋骨,气血双畅,内外相合也。内外相合,元真方能露体,常葆天真太和,仙风道骨,方为上乘修为也。

以武入道何为武道,武道非拳道。乃九脉合真之修真法,即武法与丹法合参,武学合于修真之道,或曰丹经武学。当年张三丰祖师承陈抟遮脉,合金莲正宗,参以贤侠剑道及江湖秘术而创武当,开武当内家拳法一代先河,以精绝之内功掌法与三十六品神剑而震响武林。倡“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宗旨,是为武当真宗丹脉。

传统武学,有博大精深之体系,绝非三拳两脚,枪刀剑棍所能概括。其内功有内功之阶次,剑学有剑学之阶次,丹道有丹道之阶次。其内功、剑学、丹道之阶次互相对应,相辅相成。内运气化,外展玄功。九脉合真五百年来,规矩、衡准、不易,一脉相传。玄门隐修,遗真民间。

习武健身,练一般套路可矣。

精通武术,练内壮外勇之功亦可矣。

然欲深造武学,登堂人室,则非武法与丹法合参不可矣。有武法而无丹法,断非上乘武学,难登传统武学之殿堂。

武法何故加丹法,此非标新立异,唯我独尊之举,实关武学之层次与境界。

因唯有丹法是纯正内炼(敛)之功。丹道修持,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静极生动,动极生静。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演万象。潜气内循,行血推脉,通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贯通中脉,大周天。有完整有序之人体循经。气为血帅,血畅而筋柔,筋柔而肢体灵活,此为通身之基。行功之每一动作,无不是随内气而动。在真气内涵之游功中,与人较技,游刃有余。落步举手,三盘交错而成易象。此为内功之用也。

武林九脉合真之前提,即是贤侠剑道,历经千百年修证实践,方消除武学与丹道之分歧,体认实证武法与丹法合参,乃为武学大成之唯一捷径。此已为定论。武功欲达神明空灵之神功极致境地,舍丹道内修则为妄谈。否则,放眼武林,尽是内壮外勇之功,武学真传,可谓凤毛麟角。可叹今人不知前史,莫衷一是,徘徊歧路,不得其门而人也。

丹为武之基,武为丹之用也。丹为体,武为化,乃金丹玄化也。

武法与丹法合参,方为以武人道。日日行功日日参,方为以武演道。三千行满,八百功圆,方为与道合道。惟此,真修实证之功成矣。

宗传云:

太乙参仙为了道之根,

混元炼气为证道之本,

太极演象为入道之基。

……

可随便卖弄一下,没想到出来这么多字。言归正传。我学着师傅的样子,一套剑法练下来。哈哈啪唧啪唧拼命鼓掌给我叫好。我:“想学不?给磕三个响头我教你。”

“这有监控录像。不好意思磕头。换敬茶行不?”

“我学这套剑可是花几千大洋学来的。你拿几毛钱的茶就换了?”

“那我不学了。到午饭时间了。你去吃饭不?”

“这么快。好吧。有饿了。”

我收拾衣服器械,跟着哈哈走出武馆。刚出门后面有人把我们叫住:“你们两个站住。”

我回头一看。正是替我上台和美女对打那位肌肉男。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从斗罗开始的浪人我的细胞监狱间谍的战争我的混沌城逆剑狂神万古神帝踏星
相关推荐:
鬼王诀重生之我是科比布莱恩特超级高科技霸主异界成祖最终末日乱入之王石戒我当算命先生那几年大圣天地末世驱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