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朝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无论怎么说,汴梁城如今的军备状况就在这摆着。

区区两万可战之士,对抗金人十五万大军。

他李纲跟张叔夜又不是神?

挡个屁啊挡。

到最后还不是要和谈?

一和谈,还不是要给金人送大量的黄金白银?

因此,当务之急,便是要提前给陛下统筹那些钱款。

为陛下解决了燃眉之急,高官厚禄岂不指日可待?

至于说站队。

何粟可战可降。

陛下要战,他就是强力的硬派人物。

陛下要谈,他就是默默出钱出力的忠臣骨干。

想好了双赢的局面后,何粟开始提点徐秉哲。

“小徐啊。”

“何大人赐教。”

“汴梁城被围的情况持续不了几天了,本官倒想要所作为,却不知相国大人是何想法,要不你去帮我探探口风?”

“大人,下官已经探过了。”

“相国大人断定陛下是要跟金人和谈的。”

“所以他明日早朝的时候会毛遂自荐,重新出山,统筹和谈的项目。”

“唐相当真这么说的?”

“千真万确。”

“好吧,你先回去吧,告诉唐相,我会为他助拳的。”

何粟看着徐秉哲离开。

嘴角的冷笑愈发阴狠。

他断然不会为唐告助拳。

对方是相国,他的顶头上司。

更是一个将软弱贯彻到骨子里的保守派。

一直以来他作为丞相劝徽钦二帝跟金人休战言和。

后来徽宗创作的时候灵光乍现,决定要干金军。

就把唐告的丞相给撤了。

如今唐告嗅到了自己王者归来的气味。

此刻的他比何粟更加兴奋。

然而,话说回来。

唐相在位的时候,中规中矩。

他的主张是朝廷南迁,定都长安,跟金人画江而治。

凭借长江天险,也能保境一方。

这种保守的策略跟后期赵构的想法一样。

再加上当时皇帝的求生欲非常强烈。

所以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徽宗跟钦宗眼中的大红人。

次日一早,赵烁着了龙袍来到垂拱殿。

文武百官早已在殿外等候。

随着太监总管李淮一声熟悉的上朝呐喊。

群臣进而有序的步入殿内。

赵烁已经准备好今日早朝的议题了。

既要表达自己坚决抵抗金军的核心战略。

同时也要从官员们口袋中榨出油水。

毕竟,这可是大宋。

财力是有的,就看那些官员们有没有眼力见。

聪明的人给赵烁留一个好印象。

等着以后择时重用。

那些睿智的家伙,就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惩他们了。

若是今天无法镇压朝堂上那些墙头草。

守城的压力只会更大。

“皇上万岁。”

群臣齐刷刷的作揖。

赵烁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

一眼过去,文武百官层次分明。

丞相跟中书省的大员在左,太尉跟兵部官员在右。

自古群臣以左为尊。

这也说明大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众卿恭安。”赵烁回了一句,群臣便各自站会队列之中。

赵烁看了一眼下面的张叔夜跟李纲,旋即对朝臣们问道:“诸位爱卿,有何奏请?”

枢密使何粟手持玉简正要走出去。

户部侍郎刘志旺抢先一步走了出来。

他说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继续!”

“微臣早先便知那郭京坑蒙拐骗,不是正道人士,曾多次劝阻过孙大人,然最终还是险些酿成祸患。”

“那郭京欺君罔上,死有余辜。”

“孙尚书识人不明,罪不可恕。”

刘志旺作为户部侍郎,他的话风当然是为户部尚书说的。

朝堂的几大部门,历来暗争不断。

此消彼长已是常态。

是以,户部侍郎的话,赵烁权且当做对自己的吹捧。

毫无含金量可言。

倒是此番言论,立刻引起了殿内群臣的窃语。

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

刘志旺公然对孙傅开炮,意味着他在弹劾那些口号喊的震天响的军队硬派。

毕竟,无论是郭京还是孙傅,本质上他们是抗金的。

赵烁面无表情,虽然对刘志旺这种趁风使柁者没什么好感,可是他开了一个好头。

这话题好啊!

一下子就火热了气氛。

朝臣们这不就对立起来了吗?

真棒!

自古皇帝驾驭朝廷这驾马车,靠的不是独断专行。

而是派系均衡。

因此,不怕官员们互相咬出一嘴毛。

就怕他们形成默契之后,都吃素,不咬人。

那就彻底把皇权架空了。

这是个好兆头。

赵烁微微颔首,还是不说话。

刘志旺深谙此道,觉得陛下没有阻止,便是有意如此。

故而他更加慷慨:“郭京那等神棍,毫无章法,却被委任守城重任,此乃兵部所犯之大谬。”

原本还隐忍不发的军队骨干们,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了。

尤其是那些义愤填膺的气血方刚之人,已经骂骂咧咧了起来。

文官们也随之针锋相对的酸了起来。

这不就燃起来了么?

赵烁心中窃喜,故作威严道:“安静。”

事情发展的规律跟赵烁提前构思好的一样。

提拔郭京的孙傅跟何粟,犯了众怒。

即便是硬派代表们想洗也洗不了。

做的太差劲,根本没发吹。

所以也不需要御史大夫弹劾,原本想着左右逢源的何粟就被唾沫星子淹没了。

所有人都想着扳倒何粟。

这样自己才可以上位。

尤其是相府的唐告。

他已经对何粟这位不听话的属下忍耐很久了。

“陛下,微臣也有事启奏。”

这时,礼部尚书刘彦洲也走了出来。

赵烁点头示意他发言。

实则根本没心思听他瞎比比。

礼部自古就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本来就是一帮文质彬彬的柔弱书生。

他们当中几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抗金勇士。

再者,礼部这个职权部门,受重用的往往是盛世。

例如唐朝,万国来贺,礼部负责接待、司仪,展示大国气象。

所以权力就大。

现在大宋都快被金人锤破脑壳了,但凡有智商的皇帝都不会重用礼部。

像这位刘彦洲,以前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辈。

这得益于赵烁传承的宿主宋钦宗的记忆。

早在宋徽宗没有禅位的时候,听风就是雨的刘彦洲就私下里给宋钦宗大献殷勤。

称其为万岁。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我的细胞监狱深空彼岸女总裁的全能兵王神印王座2皓月当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学御兽长宁帝军我的混沌城光阴之外
相关推荐:
我一直在第五层我有一家古玩店,闹鬼慎入明末妖僧萌宝归来:团宠福妻超A的少年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