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雷锋纪念馆(上)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雷锋纪念馆(上)

(内容提要:按长沙县委办曾主任的提示,我们的车驶向宁乡,途中参观望城雷锋纪念馆。早在196年的时候,我曾经听过雷锋身边战友的讲话,那真是原汁原味的雷锋精神。)

我们的微型警车在长沙大街上中速行驶,我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是仍然捧着地图册,给郑指示行车方向和道路。

长沙这座英雄的城市!行进在其中的人颇有自豪感。抗战期间199年9月,1941年9月,同年1月。国民党军在有老虎仔称号的,薛岳将军率领下三次长沙会战。击败日本侵略军,共歼敌10万人。1949年8月4日,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在长沙起义,湖南长沙和平解放。泽东曾致电:“……南望湘云,谨致祝贺。”

又到湘江二桥从地图册上看,过桥沿湘江边的道路去湘潭,然后到韶山距离合计100公里左右。郑一边听我的指点行车,同时也一边看路边的指示牌。突然坐在我身后的苟小美大声说走宁乡!回过头去问她为什么要走宁乡?这分明要绕行几十公里。这时候我还不知道,刘少奇的故居即在宁乡县。

因为喝了很多酒的原因,苟小美红着脸说走宁乡就走宁乡。是长沙县委办曾主任说的,不走宁乡她就和曾主任白说了!我向苟解释说去韶山得经过湘潭。因为从江西萍乡出来跑错路的原因,郑师傅听我的将车驶过湘江二桥。苟小美在车上大发雷霆,跺着脚要车转向走宁乡!我们都喝了许多酒,这顿饭苟喝酒并不比我少,我也只得听她的走宁乡!我们两人都说不清原因的争吵,把郭大侠气得不轻。他差点儿下车自行乘火车或飞机回四川!

出长沙城区不远,路边指示牌有去望城雷锋纪念馆的,经打听只10来公里我们决定去。

网络载:雷锋纪念馆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现在纪念馆由众多展厅组成,另有多功能影视报告厅和会议室等。其接待中心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参观的主要内容有: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雷锋故居、领袖名人题词碑廊、雷锋塑像广场、观看雷锋影视、长沙国防教育馆、七巧板科普乐园等。

自1968年建馆迄今,以“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促社会和谐”为己任。纪念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到010年共接待国内外观众400余万人次,外出作报告、举办流动展览5000多场次,听众达00多万人次。发放各类有关雷锋的宣传资料00多万册,发展学雷锋共建单位00多家。1990年月16日,泽民同志专程来馆视察,并亲笔题写馆名。总之现在的雷锋纪念馆,为开放式的景点。1990年我们来时还只是庭院式建筑,远没有现在的恢弘气派。不过其中不变的雷锋精神,仍然深深打动我们。

雷锋1940年1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后上过6年小学,在乡政府当过交通员。支援国家建设,去辽宁省鞍钢当推土机手。1960年1月至196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196年8月15日,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岁。自1958年6月到196年4月,为我们写下近千则日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现在人们从中总结出许多精神,其中有这样一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

参观完雷锋纪念馆,我们返回再向宁乡前进。苟小美这时候的神情很是得意,这是她为我们争取到的。我坐在车的副驾驶位,随着汽车前行心中还想了很多。虽然雷锋只度过短短的个春秋,但是他那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崇高精神却长留人间。泽东主席于196年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这年我曾听与雷锋同时、同班还任副班长的雷锋战友讲过话,他讲的是最原汁原味的雷锋精神。

其时笔者在四川省湔江堰市的前称,湔县城关二小上5年级,年纪刚好比雷锋小10岁。这天星期一早晨学校朝会课,8时0分全校的老师、学生,都集合在学校的操场听校长讲话。当时也没有话筒扩音机之类,全凭校长老师的原声态嗓门。这天校长站在学校大门口的照壁后面台阶上,对着下面近千个大小人等讲话。随校长站上台阶的还有一军人,个子稍高时年0岁多一点。他长相英俊脸上有少许青春痘,和校长相比军人显得有些腼腆。

校长致开场白说:伟大领袖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天我们请和雷锋一起,同部队、同班、任副班长的战友XXX,前来为我们讲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大家欢迎!台阶下面立刻响起,同学和老师们的鼓掌拍手声。

军人讲话时脸红到了耳根,因为大众讲话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立马就行的。军人用结结巴巴,比校长小声得多的话语,说自己是XX地方的人。(记不清了应该是湔县附近县人,当年我人民解放军实行南兵北调、北兵南调。湖南省的雷锋在辽宁当兵,四川也有不少人在东北当兵,)他参军和雷锋恰巧同一个班,雷锋任班长他任副班长。回家乡探亲、走亲戚来湔县,X校长要他来向同学和老师们,介绍有关雷锋的事迹。

军人和雷锋一起两年多,现在就自己看到和知道的照实讲。雷锋生活很节约,自己穿的袜子补了又补;牙膏也不买常常是,拣别人扔下的挤出来自己用。部队如果出长途车,本来可以报销一顿中午伙食。但雷锋一般都不向连队报销,而是自己带馒头中午将就过一顿。雷锋把自己积蓄的津贴,捐赠00元给灾区!说老实话当兵的一个月才好多钱嘛?!新兵6元,老兵每个月有10元钱的津贴,完了(敬礼!)。

军人一共讲了不到10分钟,在大家看来军人讲话开始不行后来也可以,特别是最后几句话讲得斩钉截铁。这件事过去几十年,当时听过这次讲话的老师学生近千人。看到这些文字那些健在的同学、老师还记得起吗?那时候听军人讲这些话,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震动。因为学生家长们普遍都工资低,成人孩子粮食定量也低。

当时的小学生冬夏天,都只有一双胶鞋。同学们不可能穿袜子,雷锋能穿袜子,虽然补了又补毕竟有穿的。粮食定量供应,部队军人每月40斤!而成人居民每月也只5斤。少年儿童按年龄供应,总之比成人还少,吃馒头只能是奢望。报账的事我们年龄小懂不起,至于牙膏小学生更用不上。捐钱给灾区与我们无关系,小学生衣兜里都是空的。许多同学连看儿童专场电影的,6分钱也掏不出来。但是这位军人讲的话深深烙在我心中!

我们这代人都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长大的。我们城关二小的老师和学生们,还自编自演了《学习雷锋组歌——象他那样》,在白果巷县总工会舞台上表演过。其中的插曲:

“鞍钢的工地上,

机器轰隆隆响,

小雷锋驾驶着大机器。

克服困难忘自己,

仇恨敌人热爱党,

雷锋紧紧记心上。

……。”至今我还记得。

《学习雷锋组歌——象他那样》,由老师、同学们传唱了好久。那时候的几部歌剧:《洪湖赤卫队》、《红珊瑚》、《刘三姐》、《江姐》,里面的经典唱段,全社会的人都爱唱。可以说雷锋精神感召下,中国人在歌声中,度过0世纪六十年代的困难日子。四部歌剧中《江姐》受到江X的压制!她曾经公开讲话,说去华莹山调查过见到鬼啦?根本就没有游击队那回事,川东地下党是些叛徒……。当年川东地下党属周恩来的南方局领导,江反周故有此举。人们一度不能唱《江姐》,但是前三部歌剧那些年都广为传唱。

雷锋精神产生于经济不发达,粮食等物资欠缺的时候。前面章节说了自清代时候的189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降低到世界的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只占世界的1.8%,而人口则占到1/5以上。中国人民靠着这股蓬勃向上的精神,度过一道道难关,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年华!

1971年我0岁由县属氮肥厂,调当时的县革委当交通员。记得领导是这样说的:要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刚参加工作是到一个乡上当交通员,你到县上当交通员两者差不多。接下来我也却实象雷锋那样,认真负责对待自己的工作。骑自行车送信,跑县内每次100多里;最远跑温江地委,来去00里都能完成任务。当时的湔县还有泰安、两河,两个不通公路的山区公社。我们交通员翻山越岭,按时把文件送达。

每次送信下乡有0.40元的补助,为了节约真的象雷锋那样,从伙食团买几个馒头中午将就过。也是经常穿补疤补袜子,而不觉得有什么不好。那年代县委机关一般干部,工资0~40元;收入每月比工厂低10来元。粮食定量干部每月7斤(交通员1斤),比普通工人的5斤或40斤少了许多。做打字员后连补助也没有,粮食定量也从1斤减为干部的7斤。在我之后有个人自工厂来机关,做烧锅炉、电工、甚至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都要求回去了而我坚持下来。

十年期间干部们更是艰难!居领导岗位的是走资派,一般干部也是保皇派、小爬虫。1966年至1968年,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前,他们都被打、被斗、被批判。毛《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中有一段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十年初期召开批判大会,造反派们只要背诵这段语录,就意味着要动手打人。台上、台下挨批斗的干部们,许多年后还说过这样的话。他们站着只要一听到这段语录,立即背皮子发麻!马上就有拳头或棍棒打在身上。

1971年整党建党后,一般干部也被歧视。如干部下乡补助,自新中国起一直是每天两粮、两角钱。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有人以反对特殊化为由,减少为每天1两粮、1角钱!1976年粉碎“王张江姚”,1977年才又恢复为两粮、角钱。机关干部住房1980年之前,都是全家一间屋子,仅15平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向上,住几十平方米的宿舍。000年以后国家干部,现在叫作公务员的工资千到千元,这才回归到比较正常的程度。

1966年开始,1971年整党建党,到1976年10年间。社会上群众对干部的看法,好象这些人都是苦行僧。不但工资收入少、粮食定量差、待遇低,头上还顶着运动要进行多次,七、八年又来一次的压力。谁都知道十年期间,被打骂批斗最厉害的都是干部。

干部中的普通男青年找对象被边缘化!他们成三等公民。机关男女青年,从196~198二十年间,从来没有互相恋爱的。机关女青年全部嫁排长以上的军人,因为他们只要一提干就是5.50元,收入方面这部分人为一等。工厂女工也要嫁工人,因为比干部平均每月,多8斤以上的粮食定量、多大约10元钱的劳保补助,这类人应该为二等。干部只有干巴巴的工资,其余什么也没有。在农业生产责任制粮票作废之前,干部粮食定量只有7斤。再联想到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干部定量只有18斤。县委书记每月也多5斤煮稀饭的碎米子!中共党内的极左思潮,把自己的干部逼迫到什么境界?说干部是三等公民一点也不过分。

我工作的县委机关,即幸福路衙门口大院。其两边一边是井福街、一边为瑞莲街,其中县武装部在瑞莲街上。两边街上都有些居民住户,有好几个认识姑娘,还是我小学或中学时的同学。但她们从来不理会县委上班的人,只愿意和武装部的人说话谈天。一位姓徐的姑娘人长得很漂亮,小学时低我两个年级,这时在衙门口幸福路的小食店上班。我曾和她搭讪,但她回敬说你年龄好大啊!后来这位美女嫁了工人。

那时候流传姑娘们找对象的标准:一官半职,二十多岁;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肢发达;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十多元(指月工资),八面灵珑;酒烟不沾,十分可爱。除第六条之外,此标准也没有什么不对。当年只有部队连级干部能够达到,排级干部相差不远。地方干部和教师根本就不沾边,没有在姑娘们的视线之内。退一步说找不到连排级军官,姑娘们也宁愿嫁工厂的工人。

笔者年轻时在县委机关做打字员8年,刚好是改革开放前的1971年到1978年。1971年到机关后我当过半年交通员,即改行做打字员晚上肯定要加班,常常是通宵达旦加班打字。这时候的补助只有两粮票,和人民币0.15元钱,只能吃碗面条或两个小馒头。据说这是国家政策!那些年我常常想,这国家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后来在书上看到,泽东等中央领导,军队负责人开会,晚上加餐也只能一碗两的面条。这标准是毛亲自定的,他还说不能让这些人吃饱了!

耀邦同志任总书记的时候,曾在讲话中说过:解放后主席的神经越来越紧张,神经紧张的人决策肯定要出问题。《黄在诚回忆录》中也讲:“主席为人民的事业是紧张操心了一辈子的,大革命失败以后,他就苦心焦虑、经常昼夜不眠地考虑问题。五八年我同他接触时就感到他虽然只有六十多岁,但脑子已经紧张过度了。脑子紧张过度了,就要出乱子,我现在也有这个体会,脑子一紧张,说话就没有分寸了。老人家如果及早引退,那就是世界是完美的大革命家。”

那么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他阶层的日子又怎么样呢?下面选主要列举如下:

首先关于部队:湔江堰市有位名叫钟正良同志,曾在中南海为主席站岗。听钟讲主席居家的菊香书屋,还有附近相关范围,由一中队负责警卫。主席身边还有李银桥为卫士长的卫士班,菊香书屋宅院内的保卫由他们负责。主席家突击性的卫生,也由一中队负责打扫。下面的文字是摘录于网络作品《见闻拾录1都江堰市的在领袖身边工作过的人》。

“我于1961年6月~196年5月,曾在中央警卫团中南海干部大队一中队,从事警卫工作——为主席站岗。我在中南海工作期间正是国家的困难时期,我们一中队也像连队一样有个食堂。队员人均定量40斤但大米很少,一般是玉米、小米、麦面、红苕片等,由于油晕(肉类)少应该说不大吃得饱。我们队员是干部待遇一个月几十元钱,自己掏钱买饭票凭票进餐,每月都要计划好不能吃来吊起。北京人凭号票购香烟,我们也月供两包烟。

“主席的生活和我们差不多,也是清汤寡水的。给主席做饭送饭的人姓崔大家都叫他小崔,我常常在哨位上看到,小崔送饭从我面前经过。所以主席吃些什么我也知道,经常是一些玉米面窝窝头,玉米面和大米混蒸的“金裹银”,小麦面馒头、小米稀饭等。菜也只是些炒蔬菜、煮萝卜、煎辣椒一类的。那一段时间主席有大半年、好几个月没吃肉不见油晕。有卫士回忆录讲主席也得过肿病,外事活动的时候脚穿不进皮鞋,总之和全国人民一道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另外工人、农民、干部的生活,可以用当年社会流行的俗语慨括。工人“只供自己一个人”,农民“黄皮刮瘦好社员”,干部“干白水萝卜”。总之在占世界1%经济总量之内,占世界1/4或1/5的中国人,没有那个阶层能够过好!是雷锋精神鼓励全体人民,度过那些年的困难时期。

当年不时有专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说粮食的卡里路含量多少,人的身体一天需要量多少。专家们的结论:每天几两粮食即能满足需求。现在回过头看这些所谓专家,很难说没有敌对势力的背景。革命老前辈李富春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长期主管后勤。据他的回忆录部队指战员,要每天斤粮食才能作战!1975年小平同志要求家乡广安,人均分粮600斤就回去看他们。应该说这600斤的数据,也是长期革命战争中得来。一年65天,如果说每天两斤,全年大概应该600斤。

时间进入000年后,人们好象把公务员和贪污腐化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作人员,都是靠工资和奖金养家糊口,过自己的小生活。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笔者亲眼所见,一般干部贪不到污,县级中、上层干部也少有机会。湔县一位姓马的县长,在群众中很威信,但他的大儿女没有工作。同级领导评论他性质硬,相关局不给他女儿安工作,他就是不去找人求情。我曾听马县长说过,下面有请吃他常常不敢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吃了不一定能够给别人解决问题。住机关宿舍的时候,和笔者同院落居家的,有一位中层领导。他当县委办副主任的时候,春节并无人登门拜访。后来当上正而把经的常委、部长,春节期间才有人上门送礼。(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我的绝色总裁老婆间谍的战争长宁帝军我的混沌城万古神帝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逆剑狂神我的细胞监狱踏星
相关推荐:
木叶之雏田大小姐有点凶从手机开始的平价商业帝国我哥说他是皇帝地球OL编辑器总裁秘书在点家文里女装穿成龙傲天早夭的妹妹洪荒:从后羿拜师开始西游:拜师菩提,喝酒变强舞台上穿越的我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