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去第三回 众太子镐京共读 金贵胄学宫生娇(上 篇)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却说共和闻声而视,乃是宫中宦官来唤,急忙随之离开学宫,回至国君宫殿。共伯政见共和到来,拉之同跪于钦差之前,钦差昂立,宣读圣旨道:“朕昊天有命,晓谕天下诸侯,诸侯嫡长子负有承继大位之天命,干系大周兴衰,朕皆爱若己出,年幼者特诏至镐京,与朕之太子同窗共读,学六艺,习国政,以永隆大周,共治天下。钦此——”

共伯政谢恩之后,速令备车驾贡物,亲带共和入京。

行前,孟尹、文寅、武刚、礼甲、豆猛、田获与共和话别,共和言道:“此奉天子之诏入镐京为学,与众弟暂别,孟尹继为众生之长。众弟皆共国之英,须恒志秉学,以昌大共国为己任。”众童皆应。共和与父君共伯政登车起驾,出宫门西去,众童直奔至西华门之外,摇手相送,共和回应,依依惜别。

却说周夷王姬燮登基之时,大周已呈渐衰之象,天子地位不稳,王命时有不行,诸侯时有不朝,楚国已地跨江南千里,欲与大周并立,犬戎于西,数次反叛,周夷王屡次派兵征讨,不能根除,心甚焦急。又诸侯朝拜之时,周夷王思与众诸侯拉近感情,竟降价下堂,然而适得其反,天子威严大为下降,周夷王更急得五内俱焚、束手无策。

西周官位世袭,周夷王秉继祖制,由周公、召公子孙为相辅政,仍称周公、召公。开国第一代周公姬旦,其嫡长子伯禽代替周公至鲁国就封为诸侯,周公留在镐京朝中辅佐周王,身后由次子伯羽(又名君陈)及后代承继周公名号及官职,至周夷王时期,这一代周公虽仍为百官之首,但才能平庸,历史上没有留下功绩记载和名字。开国第一代召公姬奭,一支子孙世代留于镐京,承继召公名号及官职,至周夷王时传至姬虎。这一代召公姬虎,生有勇力,幼即习文练武,颇有所成,十四岁从军,隐住贵族身份,从士兵做起,东征西讨,走南闯北,屡立战功,官职连升,达于太师之位,即大周三军统帅,以战功和世袭双重身份,辅天子理政,颇有政见。时年周公年未三旬,召公年已五旬,因年岁及才干之故,周公治政不及召公。

周夷王患诸侯难治,尤患犬戎、楚国,整日愁眉不展,对周公、召公言道:“二位爱卿承继祖业,代代在朝,官位至高,有何良策,速为朕分忧。”周公言道:“陛下,治天下者,当恩威并施,先以一诸侯为例,杀一儆百,再对天下诸侯赏金赐宝,其心自服。”周夷王叹气道:“爱卿之言,人尽皆知,常理也,朕早已思之,然杀诸侯,须有大过,轻易不可行之。况赏赐之策,天下诸侯众多,耗费甚大,今年有赏,诸侯稍服,明朝无赏,诸侯生愤,年年岁岁,诸侯得一望二,得二望三,贪心无尽,朕何能满足之。”召公抚须,稳稳言道:“陛下,老臣有策,可使诸侯蛮夷自服。”周夷王闻言生喜,问道:“老爱卿速速讲来。”召公言道:“大周有规,诸侯之太子须于镐京受教,现即立下圣旨,令天下诸侯送太子入京为学,学六艺之术、文武之道,以备承继大业。陛下再使太子姬胡殿下与众诸侯太子同窗,为学长统管众子,众诸侯太子自幼即训成拜服之习,年长继为诸侯之后,必服天子。更将为学之期,长至十年八年,天下诸侯之子留于镐京,实为人质,那个敢不服陛下。老臣之策,乃明暗并用,一箭双雕,既有长治久安之功,又有立竿见影之效。”周夷王大喜道:“老爱卿之计甚善,朕即晓谕天下诸侯,以谆谆爱意,养教众子。”召公又言道:“犬戎、楚国,虽为两大患,然更以情动之,使其太子到镐京,则兵戈自息。”周夷王更喜上加喜:“老爱卿真乃大周栋梁,朕之股肱也。老爱卿一生征战,鞍马劳苦,今年届五旬,且屈身至学宫为主,以德高望重之资,文武兼备之才,功隆勋极之誉,为朕训育太子姬胡,安天下诸侯太子,其功实超沙场浴血也。”召公欣然应道:“老臣世受王恩,必披肝沥胆,尽心尽力而为。”

西周极重统治人才之教,镐京设最高学府“大学”,又有“学宫”、“辟雍”、“射庐”等名,为百官诸侯修训和王族子弟、诸侯之子受教之所。

西周都城镐京,于今西安市西南部长安区斗门镇一带,“学宫”设于镐京南郊,四面环水,中间岛洲建房舍,一桥通外,戒备森严,以确保远离世俗之扰,安静为学,确保教育效果。

却说天下诸侯接到圣旨,一因大周礼制,二因镐京“学宫”,集天下文武名师,能得至高至圣之教,皆不敢怠慢,速带太子入京而来。

鲁真公姬具带着太子姬濞,齐献公姜山带着太子姜寿,晋厉侯姬福带着太子姬宜臼,凡伯姬刚带着太子姬直,宋厉公子鲋祀带着太子子举,荣国荣叔带着太子荣夷,虢国虢公带着太子虢长父,共伯政带着太子共和等纷纷而至。犬戎之主犬突、楚国国君熊延反复权衡,既慕镐京为天下之都,太子可学华夏精华之术,又欲借机窥探镐京之况,以备与大周较量,也分别带太子犬甲、熊勇而至。

学宫之中,佩环叮当,金玉生光,众诸侯雍容华衣,各持雅言,互相揖礼寒暄,为儿认亲述辈,同姓呼叔叔伯伯,异姓呼舅父姑父。共伯政爵低国小,又少血亲之缘,带共和与众诸侯述礼之后,悠观学宫之况,

学宫开学大典之日,十八般天子仪仗林列,大周龙旗高悬,天威肃肃。周夷王带太子姬胡自王宫起驾,向学宫驶去,路上,周夷王不断嘱咐姬胡:“为父苦心孤脂,招天下诸侯之子至京,实乃为儿之江山而想。为父早晚将撒手而去,儿身负列祖列宗家业,登基为王,君临天下,须治政有方,统驭有术。现天下诸侯之子皆至,儿即为众子之学长,须先苦学文武之术,以文韬武略服众,次通恩威并施之道,使众子自幼即内心畏服,守君臣之分,若此则儿为天子之时,天下安泰,位稳如山也。”

姬胡边打哈欠,边懵懵懂懂应道:“那个敢不服本太子,轻则重拳击之,重则推出斩之!”周夷王闻而叹气道:“儿差矣——儿年已过十,须知驭臣之道,以仁礼为先,以术韬为本,粗莽之行须严戒勿行。儿为学业而来,学宫有太师召公为主,有众文武之官为师,儿无权言斩杀之语。须言行有度,养君相、君才、君识。”

周夷王谆谆而教,姬胡竟于车中呼呼发鼾而睡,周夷王猛击姬胡,姬胡惊而睁目,车驾已至学宫门前。

周夷王车驾莅临,太师召公率学宫文武官师,一齐跪行大礼,周夷王下车,趋步登临天子之位,姬胡边揉目边打哈欠,随立于侧,只见体臃身肥,壮头憨脑,容顽貌嬉,站立无相。众诸侯携子而立于阶下,见姬胡之状,皆心有所思,面不敢现。

司礼官高呼:“叩见天子——”众诸侯携子三叩九拜,齐呼道:“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夷王开启圣口,言道:“众位爱卿,大周自武王伐纣,奄有天下,百有八十年余,天子九传,众诸侯也上下如斯。抚今追昔,朕与众爱卿同宗共亲,血脉相连,共禳大周,赫赫立世。然日月轮回,天道有常,人岂有万岁之躬,传宗育后,承继祖业,乃朕与众爱卿之天责也。众子正值少年为学之时,朕皆爱若己子,特招至京,赐于锦衣美食,精选文武名师,训育成才。众子务须自幼深知君臣同宗共亲,血浓于水之情,务须勤学六艺,明德修身,和睦相处,学有大成,以治国有术,传承大位。”

周夷王言毕,司礼官依次高呼:“首祭天地万神——”周夷王起身,率众虔诚跪拜施礼。

“二拜列位先王——”周夷王率众虔诚跪拜施礼。

“三拜尊师——”太师召公率众文武官师按官阶而坐,依制大周太子姬胡先拜,只见姬胡期期艾艾,身步懒怠,迟迟不行,周夷王扭身轻声言道:“学乃国之重,师乃生之尊,天地君亲师,为五圣也。儿为大周储君,当恭行大礼,以立威仪于天下。”姬胡方歪首摇身,叩首作拜,太师召公及众文武官师忙揖手还礼,众太子接着向众师跪拜行礼,继而姬胡领读“拜师誓”,音陋态俗,全无人君之仪,众太子压住笑意,跟随而读。

司礼官又高呼:“大周太子殿下为众生之学长,太子殿下晓谕诸生——”

此时姬胡意识到自己身为大周太子,于天下诸侯面前,须显出威仪,即傲首挺身,面生肃容,大叫道:“众位爱卿!大周、昌兴!皆须、听令!抗命、不行!立斩、其首!不朝、不贡,立废其国!……”

姬胡言倨气狠,众诸侯太子虽有不满,然观姬胡身壮形凶,颇有几分畏惧,皆端正而立,不敢有差。周夷王听儿子言语虽有过分之处,然觉得能镇住天下诸侯,心中颇生几分安慰之意,又悄悄摆手示意,让姬胡再言些笼络之语。

姬胡悟到父意,又大叫道:“众位、爱卿!务须、学文习武!多思、王恩!镐京之中,食肉、饮酒!……”众诸侯太子听姬胡言语中多有吃喝之词,觉有几分好笑,然不敢有露,周夷王听儿子虽有些粗言俗语,然觉“食肉饮酒”倒也是人之常事,以之作笼络之语也可,自然更生些赞赏之意。

姬胡继续大叫道:“众位、爱卿!本太子、喜食、肉饼!北国献羊肉之饼!东国献牛肉之饼!南国献鱼肉之饼!……”(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踏星我的混沌城逆剑狂神万古神帝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间谍的战争我的细胞监狱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相关推荐:
我靠中医美食在星际直播致富从被鸿蒙金榜曝光开始洪荒:我开局打造鸿蒙金榜重生的全能人生洪荒:咸鱼的我,被通天偷听心声深海解放计划异世界解放计划网游之超级玩家超级玩家解放路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