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博古通今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皇帝虽然能进食,但是已经是属于汤水之类。

我让精通膳食茶道的秋香给了御厨几个食疗偏方,在汤料里加入温补的中药。

此刻大补就是服毒,不仅仅病危的人身体受不了,而且厚重的药性还损伤心脉。

由此,用药也不是病重就用猛药的一概之说,这不是祛毒,而是养生。

所以古来行文之中,也可以看到一个写手,他究竟是看了多少书没有,有没有事实上的学问和道理。

在高宗的嘴里含着一块参片,这参片用各种药熬煮后,泡于蜂王蜜浆数十天才可入口。

存在舌苔之下,调补高宗的气息肌理。

所以这种偏方极少有人懂得可以归整人的血脉,理顺人的肌理。

武后叫来几个医道高深的老者来问此法,他们都说这种用药也是高深莫测......

其实这都来自李时珍编辑的《佰草集》,此后我们称为《本草纲目》。很多药理药效,许多郎中传给自己的弟子,而不公开与世。但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则不忌惮这种公开的秘法。

毕竟治病救人的道理,越是有人多一点知道越好,学识基础雄厚,则尖端才可雄起。

这也会是科技发展的一个必须。

但是旧时的制度和风俗,就是这样闭锁和令人无语,但是你还只能是去理解,更不可能予以反驳。

我把整部的《佰草集》汇编出来,分为纲目来论述药效药理。让秋月分别汇编和执掌我的书籍编辑,最终让深谙茶道花的秋萌绘制水粉图样。

这种书一年后出现在大唐的后宫医官手中,都是视如珍宝。

毕竟这些书我还有所保留,并不是很多疗效都事实汇编在后面的《神草制药》一卷。

在给高宗用此法续命时,很多医官也是服气了。

在他们看来时日不多的高宗居然是还继续活了半年。

其实,这时高宗已经神志不清,唯有一息尚存。

这人只不过是没有脑死亡而已。

从我的各种奇门手法,武后看到了一个人需要懂得的知识时何其之多。

从书法到礼法,兵法到医道,从茶道到饮食文化,从治理之道到建设民生之举......

我让地方开始因地制宜,兴修林田水利工程,并且把冶铁法,开山围堰之法配合地方修路之法都编写了书籍。

一边是我口述,秋月和两个侍婢,在一边执笔纪要,然后写完我来审稿,最终修改成正册,铅板活字印刷,然后批量出书......

一天我能口述七章节,洋洋一万字,也是够这三个女婢辛苦的。

她们轮换着用小楷笔书写草书和行书字体。

最终我让刻蚀瓷胚,注模铅板的工匠最终烧出铅印活字金属字块。

一块长5,宽1~18公分的书册印刷体铅板,就会在半个小时成形。

这包括泥塑字体,烤制成瓷器,然后融化铅块注模成一个个的活字,最终一块块子变成活体印刷铅印板的过程。

我的印刷厂全部用的是1到16岁的孩童,这些孩子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他们排列字体,错误率很低,一个个训练得眼明手快。

在一块铅印地板上插入铅块字体,一个个铅块的头部仅仅只有字这样大一点,长三厘米。下面略微细小,可以嵌入地步的金属方格,一旦嵌入,很难起出,需要整个铅板直立起来从底部顶层出,何况一次性的不可能这样多错字,否则一个人半个小时就排列不出来600个子。

这些孩子有每个人面前的桌案之上,有自己的一个取字架,面前有500多个字存放的细小格子立架,他们用镊子去取,比手指拿得要快和精准。

一册书要是有400多页,这五十个孩子一天可以排版成功

第二天就可以分别用十个印刷模板,开始铅印书册,一边00个女童,就有0人刷油墨印刷,0人一边帮着布纸张,140人分类装线,最后把书册线装书页,彩印封面,或者精装书皮。

最后有男童0人把书册切边,封存于油皮纸,送去书馆珍藏或者去书店出售。

像《三国志》这样的书400多页,一天的排版就可以完成。

进900面排字,这五十个排铅板的孩子,都是很准确的排列出来,从来不错一个字。

这都是对各种字体的有序管理,工作的熟练与熟悉分不开的。

这些孩子都是不经过过多的教导,他们工作得很有成绩。

书册的字迹泥刻,我都是请来的十个民间的字体书法名家。

还有拓印碑刻的高手,和绘画的画师。

像是神农编撰的《佰草集》其中的109副草药的水粉画,都是用五色模板,前后五次套着画稿底板,拓印出来。

这种技术,使得当时大唐的一群文人惊讶不已。

我就是拿出一本《三国志》就惊艳了很多人,《佰草集》一出,售价50两纹银,立刻都被抢购一空,很多人在书馆差点为了最后十册打起来。

武后面前放着一本精装的《佰草集》,她看到彩页,也是用手抚摸着上了油蜡的彩页纸,眼神亦是爱不释手。

毕竟此前我是吏部里的一个典史官,执掌印刷和文化,这也是我份内之事。

但是这也被很多人羡慕嫉妒了。他们拿着我负责的工艺作坊制作的狼毫毛笔写字,字体都是神采飞扬,他们心里也不得不有种感叹吧。

其实他们是心服,但是口里并不服气。

这其实就是文化底蕴缔造的一种技术和文明。

过去的人活得太原始和野蛮,事实还不知道发愤图强。

还在追捧那些帝皇的奢靡生活,不过能有多少奢靡内涵呢?

这些人不过是跟风吃醋之辈,并非是发展文化的主流。

就此大唐时代,兴起的诸多民族工业,地方养殖,也是武后管理国家,用谏官之言,选拔人才治理地方的事实结论。

但是我的作为,和一群有为的朝官作为,并不和那些王孙太子**苟同。

虽然李显知道身边的诸王并没有好心,但是他也不得不混迹他们之中。

在林中射猎豹子伤人此后,他又和六王**,凌烟阁之流去混在一起了。

赌钱跑马,无不乐在其中......

武后跟着我在一个山中竹林看到了这群纨绔子弟的平时生活。

她是从那一刻起,对李显能成为大唐皇帝这件事,算是死心了。

这不是她可以事实替人作为的。

作为一个女人,她不得不为了高宗李治,但是孩子李显,如此的顽劣和庸俗,她也是灰了心。

毕竟孩子深处皇宫一群权贵后人当中,这是一个群体效应,这不是她一厢情愿能改变的事实。

最终,她知道了该怎么做。(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间谍的战争我的细胞监狱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逆剑狂神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混沌城长宁帝军踏星万古神帝
相关推荐:
溺爱孕夫电影黑科技侏罗纪公墓寂灭战皇绝世战皇战奴皇后原始战皇大神养成计划幽冥之书何盛唐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