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泪洒长空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1930年3月10日凌晨,天色微明,宋卡城沉睡在稀薄的晨雾中。东北35海里处,一支由85艘各型舰艇组成的两栖登陆舰队,以8节航速悄悄驶近这座马来东海岸的海港重镇。

运输舰队满载着中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16000名官兵和全部装备,分成两个编队。突前的是11艘运兵舰,搭载着4000余人的先遣部队,其中包括2艘中国海军最近列装的衡山级船坞登陆舰,以两列平行纵队行进。编队最前方是1艘旅海级重巡洋舰,左右两翼依次是2艘卧龙级驱逐舰和4艘追风级护卫舰,另有9艘扫雷艇、猎潜艇和鱼雷快艇在附近巡逻。

后方的主力舰队由58艘大小舰只组成,包括11艘战舰及47艘运输舰、医疗船等支援船只,排成圆形阵列,众星捧月地拱卫着“汉口号”航空母舰。这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即将开辟西南太平洋第二战场,与盘踞在马来半岛上的15万英联邦军展开殊死较量。

天大亮后,雾气随风散去。1架精卫-5侦察机从“汉口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斜刺向高空。10分钟后,母舰接到飞行员发回的报告:前方港口一片平静,只泊着3艘英国军舰,根据目测判断,其最大吨位不超过4000吨,机载雷达显示,附近空域内亦不见任何敌踪。

宽敞明亮的母舰指挥舱内,舰队司令叶海平中将来回踱着步,身旁肃立着一众参谋人员。到目前为止,情况一切正常,宋卡港一目了然:只有12000名守军和3艘中型军舰。这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叶海平并不感到高兴,半小时前,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从高雄发来电报:原定从香港赶来的陆基航空兵,因港岛周边气象条件复杂,至少需推迟90分钟起飞。

据可靠情报,英国人并不像美军那么好相与,他们对战争有着充分的估计。英国派驻在新加坡的远东司令是“老朋友”约翰·;杰利科上将,也就是那位19年前侵入中国东海的远东派遣舰队司令,曾吃过中国空军的大亏,甚至惨遭俘虏。

叶海平本人亲身经历过那场海战,当时他还只是一艘长风舰上的副舰长。他之所以把杰利科当成“老朋友”,完全是因为他那时有幸亲自指挥几名水兵从海水中把杰利科捞了出来,并亲自把他护送到了海军司令江鹄的面前,后来中国政府还用这位海军少将卖了个好价钱,向英国当局换了10万两白银的“赎金”。

岂知世事难料,正是缘于这段无比屈辱的经历,使杰利科有别于任何英国将领。他是英国最先提出组建独立空军的将军。当年他刚被释放回国时,很长一段时间都赋闲在家,痛定思痛后,总结出一整套空战理论,首次提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支足以与中国空军对抗的皇家空军。他在各种场合宣传自己的空中优势论,甚至不惜自揭伤疤,现身说法,经常在谈话中提及自己在东海海战中的失误。

其时英国高层也意识到了空中力量在未来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就连丘吉尔也被他的一片赤诚所打动,甘冒风险向首相荐才,使他得以重返军界担任要职。19年后的今天,约翰·;杰利科勋爵已成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掌握西南太平洋全部陆海空军的远东司令。

自中、英、美三方谈判开始,杰利科就从中嗅到了火yao味,不遗余力地展开了战争准备。他深知中国空军的实力,对此从不敢掉以轻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强马来全岛的防空力量,尤其注重空军基地的自身安全,不仅配备了无与伦比的防空火力,而且将绝大部分作战飞机都隐藏或伪装了起来,以至于当中国的高空侦察机飞临马来半岛上空时,竟未能寻找到英国空军的主力所在,战略轰炸自然无从谈起。

其实在登陆宋卡的作战计划中,最高统帅部充分考虑到了这一不利因素,不仅动用了“汉口号”航空母舰,而且增调了驻香港的陆基航空兵配合作战,怎奈事发突然,由于气象部门的计算误差,此前未能准确预测出今天上午的大雾天气,以至开战在即,而香港机场上的近百架战机都没能起飞。

面对狡猾无比的敌人,叶海平脑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否应该推迟进攻?

此刻天色已然大亮,能见度极高,敌人很快就能发现港外庞大的中国舰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人都清楚90分钟的等待意味着什么。若继续坐等航空兵到来,那么战役的突然性将不复存在。

叶海平一遍又一遍地盘算着手头的筹码,“汉口号”航母上的舰载机总共是104架:39架海鹰-8战斗机、36架海凤-111战斗轰炸机,其余30余架都是不适合空战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从理论上讲,战斗机数量为75架,但其中36架为对抗性能较差的战斗轰炸机,真正的空战主力其实只有39架海鹰-8专用歼击机。而敌人的空中兵力部署并不明朗,虚实难测,在此情况下发起攻击,必定承担巨大的风险。

指挥舱内的空气凝结到了顶点,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叶海平身上,跟随着他的步伐来回移动。五分钟前,司令部再次来电,对于是否按原定计划展开登陆行动的请示,田伍亮上将的回答很简单:“司令部支持战地最高指挥员作出的任何决定。”

当此重要关头,叶海平终于停下了脚步,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只见他目光灼灼地向舱室内的每一个人都巡视了一遍,又低头看了看表,再次抬起头时,神情已变得无比威严,以低沉的声音缓缓道:“命令!7时35分,按1号方案发起全面进攻。”

10分钟后,12架海凤-111战斗轰炸机和4架海凤-9鱼雷机从“汉口号”甲板上呼啸起飞,在空中列成队形,径袭驻泊于港内的3艘军舰。

7点50分,第二批36架战机起飞,其中12架海鹰-8战斗机两架一个编队散开,在以宋卡为中心的80公里空域内各自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其余24架轰炸机目标直指敌岸防炮台及高射炮台。

海面上,6艘突前战舰突然加大了航速,保持着战斗队形逼近港口,以排炮逐一轰炸进入射程内的敌岸防设施。

宋卡港终于被惊醒了,刚在基地食堂内用过早餐的英国水兵们纷纷涌向码头,目瞪口呆地望着从天边呼啸而来的轰炸机群。军舰上升起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刺耳的警报声响彻四方。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战争来临了!

第一阶段的攻击非常顺利,居中调度的叶海平不断接到前方战报:3艘敌舰一一遭到重创,已丧失自卫能力;敌3处炮台丧失战斗能力;正前方海域扫雷任务完成——

在强大的海空火力压制下,登陆行动开始了。

两艘衡山级船坞登陆舰的舰身底部,各有六个长方形舱门,舱门缓缓升起,涌出24艘满载兵员的登陆艇,在距海岸线3海里处完成雁行横队,拖着24道雪白的浪花,高速向滩头冲去,艇首的机关炮不停喷射着火焰,如同一枚枚射向敌人心脏的火箭,紧随其后的是十余艘航速稍慢的坦克登陆艇和火力支援艇,场面蔚为壮观。

当七八艘登陆艇首先突入浅水区时,艇上的陆战队员们纷纷跃入海水中,武装泅渡猛冲上沙石滩,同时水面上溅起一片片血花。在付出60多人的伤亡代价后,500多名陆战队员相继踏上实地,在滩头建起登陆场。尾随而至的是15辆轻型坦克,沿着用生命铺就的道路,隆隆开上沙滩,80毫米滑膛炮管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怒吼。

地面进攻激战正酣,空中较量也拉开了序幕。8时37分,正在宋卡西北方向70公里处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机发回警报,大批敌机正向宋卡飞来。其后,舰载雷达证实了这一情报,敌机数目大约在80架左右。

叶海平当即下令,母舰上全部战斗机升空迎战,战斗轰炸机中队退至二线,继续执行掩护地面登陆任务,其余轰炸机一律撤往后方,一部分返回母舰,另一部分围绕母舰盘旋机动。

宋卡城上空,39架海鹰歼击机与来袭敌机展开了激烈的长空搏杀。面对两倍以上的英国“飓风”式战斗机,毫不畏惧地展开了攻势作战,以充分发挥海鹰战机优越的近战格斗机动能力。海凤-111的空战技能虽逊于海鹰-8,但同样不畏惧空中格斗,紧贴着海鹰中队的侧后翼,迷惑敌机群,并伺机对敌实施包抄。

面对先进的中国战机,英机群采取的战术是,组成密集队形作中低空飞行,集中火力凭数量取胜。这一招正打在中国空军的要害上,由于在敌防区作战,又处于空中格斗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停留在高空,这就给宋卡城强大的防空火力制造了机会,比较容易被英军的高炮部队击中。如此一来,80余架英国战机竟也堪堪能与中国空军相搏。

烈焰穿梭,硝烟弥漫,激战20分钟后,海鹰中队击落英机13架,同时也付出了损伤6架的沉重代价。13:6!本该算是占着绝对上风,然而对于中国航空兵来说,这却是一项羞于启齿的纪录。以中国空军的内部标准,这就是败仗。

海鹰中队的飞行员们个个打红了眼,就连一直呆在二线观望的海凤中队也坐不住了,纷纷直接加入战团。新生力量加入,一下子就打乱了英机编队的阵脚,纷纷散开后撤。

然而,正当一场赶尽杀绝的追歼战即将展开时,战场上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9时01分,母舰雷达再次发出警报,西、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发现敌踪,敌机总数超过100架。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炸雷,叶海平立刻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如航空兵主力继续滞留宋卡上空,将陷入数倍敌机的包围,这显然是不明智的。按常理判断,此刻的最佳选择莫过于立刻撤出战场,与敌人打运动战,至少应暂时避开宋卡城的防空火网,保存空战实力。

但问题是,第一波敌机刚被我军打乱阵脚,正是乘胜追击消灭其有生力量的最佳时机,如果因此而给敌人制造了喘息机会,那么很快他们又能重整好队形反扑过来,到时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时间紧迫,不容他细想,叶海平心念电闪,迅速作出了折衷的选择:命令海凤中队停止追击,仍然退守二线,且战且退,将来援之敌引入己方舰队的防空火力网,化被动为主动,形成海空联合截击之势,海鹰中队则继续完成追击敌机的任务。

此举其实非常冒险。一旦敌机进入己方舰队上空,等于是引狼入室,把军舰送给人家轰。单从经济角度说,100架飞机的成本也许还抵不上1条大型军舰的。但这也是个最无奈的选择,如果仅仅靠为数不多的战斗轰炸机迎战数倍的英国战机,后果不言自明。一旦这两个中队被敌人分割包围,逐一瓦解,敌机群仍可乘胜向己方舰队发动攻击。与其如此被动地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最重要的是,叶海平对手下这支强大的特混舰队极具信心,舰队的防空力量完全抵得上中国边疆的一座中型城市。

在地面上,宋卡港沿岸的守军见到己方大批飞机来援,士气大振,英军的战地指挥官利用这宝贵的空战间隙,指挥部队向陆战2师建立的滩头阵地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反冲击,使得刚刚站住脚跟的登陆部队正面压力成倍增加。此时他们失去了空中火力掩护,海上支援的重点也开始向空中转移,缺乏重武器的登陆队员们只能靠第一批上陆的15辆坦克为支撑,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滩头争夺战。

这可以说是建军以来最惨烈的一场登陆战,久已习惯了高科技装备下轻松歼敌的中国军人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空中、地面和海上,无处不是烈焰狂舞,血肉横飞。

此时的叶海平表面上镇定如恒,内里却忧心如焚,他已向司令部两次发出了紧急空中支援的请求,但滞留在香港机场上的战斗机群依然未能成行,而海口、高雄等地的空中力量几乎都被调到了吕宋岛战场上,支援那里的联合作战计划。

事实上,从最高统帅部到南太平洋司令部,包括叶海平本人在内,谁都没预料到这场仗竟会打得如此艰难。众所周知,马来英军的防御重点向来集中在首府吉隆坡至狮城新加坡一线,而且根据此前的侦察,宋卡地区仅驻扎着为数不多的海陆军,甚至在泰国南部沿海没有发现过一个军用机场。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料到英军能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聚集200多架飞机增援宋卡?

尖锐的空袭警报声在母舰上骤然响起,海凤中队忠实执行了叶海平的命令,且战且退,将敌机引入舰队防空区。巨大的飞行甲板上只剩下两三架飞机,舰载轰炸机中队都已奉命避向远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黑压压的敌机群出现在天边,“汉口号”航空母舰上的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首先喷出了火舌。继而,8座四联装32门40毫米高射炮和46门单管20毫米高炮将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天空,在“神眼-37”防空雷达指挥仪的调度下,不断调节着射击角度,按预先划分的空域分别组织拦截。与此同时,环绕在母舰周遭的4艘驱逐舰同时对空开火。

全球绝无仅有的自动化防空火网终于在实战中展示出惊人的威力,英国飞行员们还没来得及庆幸如此轻易便闯入了中国航母的禁区,难以想象的精确对空火力就在他们身下开了花,攻守易位,进攻者反成了主动送上门来的活靶子。

一个个火球在空中炸响,拖着长长的黑烟载入大海。英机群拼死向航母冲击,疯狂投弹,在海面上激起几十道冲天水柱。英国飞行员们血洒长空,着实换来了相当的战果,4艘战舰相继多处中弹,其中就包括整个舰队的灵魂:“汉口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燃起大火,引来舰员们舍生忘死的扑救,甲板上一片混乱,所幸除此之外没有对母舰造成太大的伤害。

同一时刻的宋卡城上空,海鹰中队依然在顽强作战。面对数倍之敌,大部分战机都打光了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在最后时刻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攻势。此时,海鹰中队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二,仅剩下11架伤痕累累的战机摇晃着飞回母舰,18名精英飞行员为国捐躯,海凤中队的损失也非常惨重,战机折翼过半,唯独轰炸机中队和鱼雷机中队,由于及时撤出战场,才没有蒙受大的损失。

此次空战中,中国战机的损失达到了空前未有的47架,虽然英军亦痛失130余架作战飞机,但如此巨大的伤亡是海军航空兵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也是中国空军建军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令人感到羞愧的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算太难看的战果,还是以“汉口号”航空母舰为诱饵才取得的。

经过整整16个小时的激战,到晚上11时许,陆战第2师击退宋卡港守军,终于建起了巩固的大登陆场,为大规模登陆创造了条件。

本是全军欢腾的时刻,停泊在港外的航空母舰上,却是灯火阑珊,一片死寂。

注:下周一新书上架,第一周更新五万字,每12小时更新一章,一周后,每天上牛10点准时更新。同时,<浴火重生大同梦>从今天起每天解禁一章,直至全部解禁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长宁帝军我的混沌城万古神帝我的细胞监狱踏星逆剑狂神我的绝色总裁老婆
相关推荐:
天风窃国大盗无上神兵六界神君足坛鬼脚次元论坛斗神天下电影世界大盗无限主角利器都市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