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一夜白头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皇上,您这是……?”恭亲王奕,完全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晚上,咸丰帝如同老了十岁一样,头发居然全白了!

“恭亲王,您是不知道,皇上这些日子,几乎是夜夜不眠,能不憔悴吗,以奴才看呢,恭亲王您可要好好劝劝皇上,别这样操劳了,这大清国的江山还等着他老人家打理的,您说是不是?”韩来玉在旁边恭恭敬敬的说着。

“无妨,国事堪忧,朕确实也是心焦,你就不要在这里添乱子了,你们都退下吧,我想和六弟单独待会儿!”说着咸丰挥了挥手,适宜周围的宫女太监都退了出去。恭亲王奕此时也是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的这个皇兄如此的勤勉于国事,自己虽然一直不服气当年皇阿玛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而不是传给自己,论能力和学识自己哪一点不如。可是造化弄人,自己只是一个亲王。

“皇上,不知道招臣弟来有什么吩咐?”恭亲王奕虽然地位尊崇,可是在皇室只能还是要恪守臣子的礼节。

“你也知道,最近这京里边儿,不太平,那些个奴才闹的不像样,我听说有人趁机四处抢劫,还有掳掠妇女儿童拐卖。现在人心惶惶,朕这心里也是不安稳,本来想着,让淮军那些人进城来大杀一通,可是转念又考虑到他们那些人都是些野蛮村夫,怕到时候不守纪律,你要知道,这兵要乱起来,可要比老百姓乱起来更加的难以控制,到时候朕真的是没有能力在调什么兵来平叛他们了,所以就做个顺水人情,让他们去协防上海。这样也可以保住上海不失。但是京里的事儿总得有个解决,恭亲王,你拿个主意吧?”说完,咸丰看向奕,现在京城里已经乱的不行了,在不想办法,怕是真的会出现民变。

“回皇上的话,京城里乱,无非就是那些个旗人子弟,皇上的新政,让他们没有了钱粮的进项,所以上到七十岁老人,下到六七岁孩童,都鼓动自己家的人出来闹,而且都仗着自己是旗人,以前也闹过,但是没有这么凶,每次都是朝廷出面,出钱粮,最后才平息。”奕还准备说下去,被咸丰打断了。

“你是说朕的旨意错了?”奕现在无法看请咸丰的眼神,不过听这话音并不严厉,自己也就放松了许多。

“错是没错,只是怕是太急了些,现在新军尚未练成,就急于裁撤八旗,怕是操之过急了,”奕说道这里等着咸丰的回复。

“是啊,朕也知道,是操之过急了,可是现在大清国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贪官污吏到处都是,长毛,捻匪,四处横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且外有蛮夷窥视我堂堂中华上邦。朕怎么能不急!”说道这里咸丰有些哽咽。

“你也知道,祖宗的成法,已经不能够适应这无尽变化的事件了!”咸丰说着竟然哭了出来。

“皇上,臣弟原为皇上分忧!”奕撩袍跪倒。

咸丰看着跪在地上的奕,这个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颇有才干,而且是思想开通,能够接受外来西洋事务。“好了,先把这个危局应付过去在说。”说着咸丰过去遥遥的搀扶一下,那奕仿佛提线木偶一般就站了起来。

“皇上,臣弟以为现在,只有暂缓改革,对于这次闹事的人,法外开恩,这样应该就很快就可以平息了。”奕的想法虽然好,可是这样却是弊端太多。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旗人,无非为了那一个月固定的银两,即使这些银子已经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但是还是要死死的抓住不放。很多人宁可挨饿,赊账也要保留这份口粮,为的是能够在汉人面前耀武扬威,旗人那种长时间养成的优越感,和国家承担一切的后盾,使得他们有强大的生命力抱着铁杆庄稼不放。如同清末编练的新军,已经组成了一支有100人的八旗洋枪队,聘请洋人演练洋操,在操场上蹦英文单词。

只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旗人,不只对洋操不感兴趣,对洋枪也不感兴趣,不仅洋操操练不起来,连洋枪也懒得拿。虽然这支洋枪队后来又有所扩张,但扩进来的人,大抵只对增加的粮饷更热心,八旗洋枪队连洋枪都懒得摸,平日洋枪都锁在柜子里,不见天日。原本,在编练八旗洋枪队的时候,就没指望他们出征打仗,只是让他们当巡警,拿着洋枪,吓唬吓唬广州城里的流氓痞棍,

到了最后,甚至到了上级来点校的时候,这些八旗老爷也不露面,临时雇些人来替他们扛枪站队,好在八旗老爷的风范,全国上下都一样,上级即使看出名堂,也无可奈何。连朝廷早都不指望八旗打仗了,有事,全靠湘淮军,湘淮军不行了,就只有签约投降了。

到了清朝新政时期,全国统一编练新军,朝廷对八旗仍然不死心,原本打算以各地八旗洋枪队为基础,编练八旗新军,但没想到成立了二十来年的八旗洋枪队硬是枪怎么放都不知道,只好悉数解散,挑选青壮八旗另行组军。但是,直到清朝灭亡,八旗新军也没成气候。最有规模的禁卫军,练成两协(旅),结果到了袁世凯反正的时候,这由冯国璋统率的两协八旗新军,根本没一点反抗的意思,最大的希望居然是要求冯国璋永远带领他们,不把他们遣散。禁卫军后来扩编为两个师,一直到冯国璋死都跟着他,冯国璋下野回老家,这支军队还被明令归“冯前大总统”统帅,临死,冯国璋还得给他们筹措军饷。冯国璋死后,这支“直系”的嫡系部队,一声不响就归了皖系,然后在直皖战争中,一枪没放,就放下了武器,此后就消失在军阀混战中,连一个小小的战绩也没留下。

1644年入关,以十几万人横扫中国的八旗兵,虽然到了乾隆“盛世”,已经退化得差不多了,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毕竟在守镇江的时候,还能凭借坚固的城墙,跟来犯的英军打上一仗。没想到,这仗居然是八旗的最后一缕余晖,可爱的八旗将士,在洋人打上门来,国家面临军事变革的时候,对军事现代化一点兴趣也无,在西潮涌动中,宁可缩在军营里抱残守缺,啃着铁杆庄稼得过且过,想当然地以为,打下的江山,自然就坐得住。对变革,能挡就挡,挡不住也挡,直到时代的大潮把他们抛到岸边。他们不只在洋枪队层级的军事变革上,无动于衷,就是甲午惨败之后,也不知觉悟。戊戌维新中,多数旗人都在拉变革的后腿,直到新政,也没有多大改变。

八旗的悲剧,说明了一个养尊处优的统治阶层,无论当初有多么勇武,最后都会归于无用,在时局急剧的变化中,无法适应变革,只会凭着优越的地位,攫取特权,而这特权,恰恰成了急速没落的催化剂。(未完待续)

上 章 目 录 下 章
推荐阅读:
逆剑狂神从斗罗开始的浪人间谍的战争万古神帝长宁帝军我的绝色总裁老婆我的细胞监狱我的混沌城踏星
相关推荐:
万古玄尊九玄神尊从构造技能开始月亮有你一半圆喰种重生之金木归来穿越之清朝小女子我,病娇少女,开局在喰种吞噬!震惊!我家娘子是女帝木叶的恋爱大师Black便利店